热线:020-85611467 / 18138720115(预约微信同号) 3118835731@qq.com
时间:2018.3.29
主办:广东省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
承办: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
(图:2018年广东省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一次会员学术研讨会)
精神分析专委会主任委员——孟宪璋教授主持了本次研讨会。
会议开始前,孟教授对举办会员研讨会的目地进行了简短说明,对专委会的发展寄予了厚望,随后请出了今晚的主讲嘉宾。
王海燕
广东省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
暨南大学临床心理研究生
中挪精神分析连续培训项目高级学员
广州青少年广播电台生命热线节目专家嘉宾
此次研讨会包括两个环节,一是王海燕老师关于自恋主题的内容汇报; 二是头脑风暴、与会人员就本次自恋主题发表意见、集体讨论。
话不多说,让我们直奔主题。
谈到自恋,你最开始的印象是什么?是夸夸其谈?是爱出风头?是自觉拥有特权?还是它们的综合。王海燕老师从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常见的自恋现象入手,开始展开对于自恋话题的讲述。
究竟自恋是什么?
故事还得从一个著名的希腊神话开始谈起。话说有一个叫做那西索斯的神爱上了自己在水中的倒影,久久不愿离去,最后憔悴至死,死后便化作了在水中生长的花朵--水仙花。水仙花和自恋属于同词根。用“每天都会被自己帅醒”来形容自恋现象可谓是最贴切不过的。
19世纪末期,在临床专业领域,自恋第一次亮相是用来描述一个人对自己身体的态度,非常类似于其他人对待他们性伴侣的身体,他们注视、爱抚自己,直到他藉此达到全然的满足为止。由此可见,自恋的诞生与性偏差有着明显的关联。
之后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伊德将自恋这个词汇纳入其理论体系,从弗洛伊德开始,许多精神分析学家都对“自恋”有相当精彩的论述,如克莱因、科胡特、霍妮等。其中弗洛伊德与科胡特都偏向于将自恋视为一种“心理力量”,不同的是弗洛伊德的自恋带有方向性,而科胡特看到了自恋充当心理结构建筑正常“燃料”的重要角色。与他们不同的是,自恋在克莱因与霍妮理论解释中更像一种状态,而且这种状态多数是指防御的、病态的。
在王老师就自恋主题提出自己的思考后,与会成员针对“自体(self )VS自我(ego)”、“理想自我VS自我理想VS理想化自我”、“原发性自虐”、“自恋是从哪里长出来的?”等内容开展进一步探讨,思想的碰撞借助语言这一奇妙的工具得以清晰地展现,浸泡其中,让每个人不断更新自己对于自恋这一主题的认识与理解。
最后,孟宪璋教授就此次研讨会做了最后的总结,对王海燕老师的精心准备与报告表示感谢,同时对会议内容提出了建议,并鼓励精神分析专委会的各位同道积极参与2018年度的“自恋”系列讲座。
会后我们也收到关于此次研讨会的反馈,对我们举办下一次研讨会这是非常宝贵的建议,如果您也有反馈,欢迎联系我们。
湘雅医学院博士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督导师
(注册号:D-06-060)、治疗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
广东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常委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委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
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创立人、总督导师
孟宪璋心理诊所创立人
暨南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秘书长
广东省儿科学及青少年健康管理专委会委员
中欧精神分析联盟基本精神分析概念研讨项目临床讨论教师
2024-11-15
2024-11-15
2024-11-15
2024-10-04
2024-08-23
2024-08-21
2024-08-07
2024-08-07
拨打电话
在线预约
专人一对一沟通
选择适合的咨询师
预约咨询时间
面对面咨询
获得咨询帮助
付咨询费
约定后续咨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