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020-85611467 / 18138720115(预约微信同号) 3118835731@qq.com
导读
“生命的本质是一定走向死亡”,当生命自然地走向终点,面对注定即 将到来的死亡,人们应该如何“存在”?
12月26日晚,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如期举行了“第四期伊理雅通论坛”,我们这次讨论的主题是:防御机制、死亡焦虑与文化传统。
第四期主讲
广东省心理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
广东省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常务委员
在论坛的第一部分,刘老师首先回顾了前面三期讲堂(第一期:解离;第二期主题:青少年与防御机制;第三期主题:防御机制的评估)的大概内容,然后介绍防御机制的定义、特征、分类、评估方法等等;
(认真听课、低头查资料、思考到 挠头的学员)
然后刘老师开始介绍防御机制的定义:
——1894年,弗洛伊德《防御性神经精神病》,之后运用在《癔症病因学》《再 论防御性神经精神病》,以描述自我与痛苦的或无法忍受的观念或感情的斗 争。
—— 后来这个术语被放弃,随着时间的流逝,它又被“压抑”一词取代了。
—— 在《抑制、症状与焦虑》(1926)一书的附录中,弗洛伊德又恢复了防御这 个概念。他明确提出防御性机制是通过自我实现的,又称“自我防御机制”。
——它是自我应对本我的驱动、超我的压力和外在现实的要求这三个对手的心理 举措和防卫手段,以减轻和解除心理紧张,保持人格结构的平衡。
以及防御机制的特征:
•不是蓄意使用的,它们是无意识的或者至少是部分无意识的。
•目的是保护自我。
•具有掩饰性和自我欺骗的性质。
•本身不是病理的,但是使用防御机制造成的结果可能引起心理病理状态。
•可以单一表达,也可能多个合并使用。
在第二部分,刘老师分享了重点讲述了恐惧管理理论,以此阐述个体对抗死亡焦虑的防御机制。
恐惧管理理论认为,在人类进化史上,死亡恐惧为人类发展提出了适应性问题,死亡恐惧会摧毁个体正常的心理功能,只有那些成功管理恐惧并获得心理平衡的个体,才能生存并繁衍下来。(Greenberg, Solomon, & Arndt,2008)
研究表明,当人们面对死亡威胁时,主要有两大防御机制:
• 近端防御(proximal defense)
•远端防御(distal defense)
最后,刘老师分享了关于对抗死亡焦虑的不同文化传统,然后与各位学员进行讨论,各位学员讨论得非常激烈,最后不得不让论坛拖延了一段时间才“依依不舍”地结束。
伊理雅通2019年公益论坛在这种热烈的气氛下圆满落幕,非常感激各位同行及学员的支持。
2020,我们依旧努力前行。
作者:伊理雅通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或支持其观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欢迎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
湘雅医学院博士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督导师
(注册号:D-06-060)、治疗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
广东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常委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委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
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创立人、总督导师
孟宪璋心理诊所创立人
暨南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秘书长
广东省儿科学及青少年健康管理专委会委员
中欧精神分析联盟基本精神分析概念研讨项目临床讨论教师
2024-11-15
2024-11-15
2024-11-15
2024-10-04
2024-08-23
2024-08-21
2024-08-07
2024-08-07
拨打电话
在线预约
专人一对一沟通
选择适合的咨询师
预约咨询时间
面对面咨询
获得咨询帮助
付咨询费
约定后续咨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