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天河

热线:020-85611467 / 18138720115(预约微信同号) 3118835731@qq.com

拒绝上学问题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咨询项目 > 拒绝上学问题 > 报喜不报忧,留学生父母要听出孩子的“呼救声”

报喜不报忧,留学生父母要听出孩子的“呼救声”

更新时间:2018-06-15
归属栏目:拒绝上学问题
浏览次数:7729

“妈,我在这挺好的,没什么问题。”

“爸,不用担心我,我适应得很好。”

“我今日和几个新认识的同学一起出去吃饭呢,沟通交流什么的都没问题。”

……

 

“那就好,钱不够花就告诉我,人在外,注意安全,好好努力。有事给电话。”

“记得好好学习,照顾好自己,衣服要穿够,别冻着了,有困难及时打电话给妈妈。”

……

 

这样的对白,在中国留学生的越洋电话里非常普遍。

 

但是,孩子说“都好”,“没问题”,却又听不到他们更丰富的表达,家长就真的放心了吗?

 

中国人有个习惯——“游子在外,报喜不报忧”,并将此视为传统美德。孩子在国内成长的时候,父母身体力行,孩子长大留学时效仿,将这个习惯延续到国外。当留学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往往选择自己暗暗消化和处理,尽量不往家里人抱怨和诉苦。




异国他乡,偷偷抹泪——熬一下就可以好起来吗?


小美自小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家境不算特别富裕,但是她大学毕业之后,她的爸爸妈妈还是咬咬牙将优秀的女儿送出国门,留学深造,以博得更光明的前途。

 

深知父母对自己供书教学已经很吃力,小美因此一边留学一边打零工,尽量自己解决生活费。她觉得留学期间的这些辛酸和爸妈的半辈辛苦相比,简直不值一提,自己的这些“小事”不能告诉爸妈,免得他们担心。她觉得或许是留学的新生活开头有些不习惯而已,过渡期里她忍一忍,就会好起来。

 

但是毕竟身在陌生国度,一个年轻女孩子要独自适应国外的校园生活,要面临难以消融的东西方文化差异,要了解当地法律、金融制度,还要兼顾学业、实习和交友……即使在父母朋友面前表现出一贯的乐观、向上,和家里人沟通总是“不报忧”,但每当小美一个人可以静下来缓一下的时候,总是会忍不住崩溃大哭。

 

除了偷偷大哭,除了日以继夜的学习、工作的熬下去,真的会因为“习惯了”就好起来吗?


留学适应期首先要学求助

 

留学生小美对家里人 “报喜不报忧”,表面上缓解了“留学尽可能不给年迈父母增添烦恼”和“独自面对留学生活的各种挑战需要理解和有效帮助(精神上和经济上)”的心理矛盾,但其实她在逃避,她在忽视自己的真实情况——我需要更多的支持但是我可能一时难以回报。

 

留学生活起步,更不要随意忽视自己的难受,这样反而难以有心思找到正确的适应方法和有效帮助,最终可能会导致严重心理问题和现实问题互相纠缠。像小美这样,以为不和家里人述说心中苦闷是为了体谅父母,觉得自己的情绪困扰可以像处理小感冒那样“不治而愈”的现象其实是在侥幸

 

孤身在外,留学生已经身心疲惫,确实需要外界有力的支持和理解,但是如果还将自己封闭起来又怎样 “被看见”呢?放心说出来吧,真正关心你的人不只是喜欢听到你的好消息,还希望和你分担忧愁,释放你的苦闷其实同时也在表达你的信任——能够同甘,亦能共苦才是家人啊。

 

除了家人,挚友、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治疗师都是你可以安心说说心里话,安放负面情绪的好选择。留学生出现适应困难、情绪问题等心理困扰,应当引起家长、学校、社区的重视。

 

一般家庭为了孩子留学,会倾囊而出,甚至东借西借……孩子的内心承受不了整个家庭的资源都用在自已身上,深知无法回报,于是会出现两种情况:

1抹杀自己的需要,不顾身体劳累,拼命读书以作回报,落得抑郁的心理问题。

2)因为内心无法承受亏欠的感觉,于是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在内心否认父母的贡献,认为父母其实是自私地逼着孩子成长为他们想要的样子,于是孩子变得很冷漠,没有亲情,就像不懂感恩的白眼狼那样。(文章链接《为什么“白眼狼”不懂感恩》)

 

很多很有发展潜力的留学生如果能够及早正视心理问题,家长能够陪伴孩子共同面对,积极寻求心理咨询或治疗的专业帮助的话,他们很可能就不至于因为严重心理问题而耽误学业、影响前途,甚至放弃性命。




出国前后孩子像变了个人——好的不学反而学坏了?


大鹏,15岁男孩,大鹏家境相对富裕,目前在加拿大留学,他聪明、外向,虽然成绩不突出,但是在国内生活和学习时还算是个听话的孩子,他热衷在国内外的网络上获取信息、交友、游戏。

 

因为留学,他完美避开了国内中考、高考,但似乎也远离了国内那群知根知底又同声同气的同龄小伙伴。在物质上和教育资源上,大鹏父母认为不能亏待孩子,孩子有好的表现就该给他奖励,也指望孩子学有所成,继承家业。

 

大鹏是个“报喜”的孩子,他知道只要他表现好,父母才会高兴而“出手豪迈”,以满足他追求最新最时尚的电子产品的高消费需求,还有经常和新朋友新同学的胡吃海喝。大鹏为了博得父母欢心,有试过在电话里谎报自己的学业进展,或者说搞些创业小投资向父母索要更多经济支持,最后被父母识破后态度大变,大鹏埋怨父母照顾不周,把他“扔”到国外。

 

大鹏父母试过严加管教、经济封锁,也试过心软讨好、让步妥协,但是效果不佳或者好了一会又急转直下,他们开始思考是不是不应该送孩子出去留学? 



留学后大变性情可能是成长困惑所致

 

留学生大鹏因为缺乏情感支持和正确引导,在迷茫的青春期中寻找自我肯定和认同感,所以通过物质享受吸引了一帮“朋友”,以为这样可以证明自己的魅力和能力。他通过“报喜”掩盖真相,令父母失望,以为留学之后孩子学坏了,但其实即使没有留学这件事,埋藏已久的心理问题还是会被各种外因诱发出来

 

有些留学生在国内的生活中一直掩盖心理问题,努力扮演好孩子的角色,特别是在中学时期本来就有青春期的成长困惑,在出国前或出国后,由于(学习、交际、高额消费等)压力问题,突然爆发,表现为:与父母为一点小事而激烈地争吵,或者向上文的大鹏那样态度大变。

 

再例如,某位女同学计划从国内到国外的学校的路程,她宁愿大费周折地转汽车、转火车……为的是缩短坐飞车的里程,父母非常不能理解而大吵起来,这时她才把自己多年的强迫症说出来。

 

父母有“三考”——孩子日常生活是“小考”,出现突发事件是“大考”,孩子每个重要成长阶段是父母的“阶段考”。面对留学生出国前后大转变,可以从孩子的心理发展阶段特点和心理需求出发,关注孩子感受、尊重孩子想法和选择,切忌指责和“讲道理”。面对留学生与父母在沟通上的“三沟”(代沟、东西方文化差异沟、时差时空沟)要积极应对,父母可以尝试学习孩子比较常用的交流软件,和孩子互动要“跟上潮流”,除了关注留学生成绩还可以关注他们的情绪状态、交友状况、兴趣爱好等等。




父母更应该关注留学生心理需求

 

有些父母为满足孩子出国留学而付出半辈辛劳,投入成本大,“望子成龙”心切。但是为了孩子身心健康,父母在听到孩子“不报忧”的电话要有一定的敏感性,听出他们没说出口的烦恼,给予他们理解,而不是寄望、敦促

 

有些父母有出于自恋需要,以留学的方式掩盖孩子在国内成绩不好的事实,或者认为无论如何送孩子出国留学就是体面的事情(例如,忽视孩子青春期的成长困扰而贸然出国留学)。孩子可能因为成长受挫带来心理问题,继而出现留学才“学坏”的情况,家长开始很难接受,讳疾忌医的他们束手无措,和孩子各种斗智斗勇又心力交瘁,但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父母要关注孩子的真实需要,不要只听“报喜”,也不要令孩子认为家长只关注“报喜”

 

留学是一种求学选择,是给孩子打开一扇窗口看世界,而非逃避原来问题的方式,留学也不是目的,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比留学的形式更重要,否则只顾形式不顾实质,反倒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




求助不可耻,而是成功解决问题的开始

 

“报喜不报忧”不是坏事情,但是总是只报喜,或者就是不敢报忧的话就要引起注意了。留学生为了更好的了解自己,可以在出国前、放假或休学期间、回国后来做一些心理测试和评估,或者寻求心理咨询,让自己收拾好心情,发现问题就及早处理。

 

1、出国前

 

儿行千里母担忧,出国前准备好一切学习、生活必须品,最高级的电脑、手机和名牌衣服,也给孩子在银行账户存下足够的零花钱,甚至还准备了常用药物的简便药箱,但是孩子心理的“医药箱”家长有考虑到吗

 

孩子或家长平时忽视的心理问题,可能会借着孩子出国留学这样重要生活环境变化的契机而暴露出来,出国前或许仍旧不愿意接受心理问题这件事,只是隐隐中有各种担心。家长平时多从一些蛛丝马迹发现孩子的心理隐患,留学生也可以自己掂量:在国内的寄宿生活是否难以适应,是否有独立解决问题的思考能力和求助意识,在亲子关系、同伴相处方面是否自在、融洽……不要带伤奔赴前线,及早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才是上策。

 

心理测评是比较客观和快速呈现结果的一个方法,例如留学生适应问题的心理测评,如果测出结果有心理问题,我们可以及时地作干预,例:个体咨询、家庭治疗、必要时请心理精神科医生作诊断。

 

2、留学国外时

 

有些困难未必能够在国内考虑周全,当留学生远在异国他乡时,难免激发各种情绪而需要正确疏导和表达,于是要学会辨识自己的情绪状态非常重要,千万不要忽视自己的悲观,不开心不好自己死熬、死撑,学会积极求助不等于失败,而是成功找到正确方法解决问题

 

除了“自己想办法”,你可以安心找值得信任的人发发牢骚、诉说心事,想要专业帮助,一般可以考虑国外的校内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或者联系国内的心理咨询师作远程视频咨询。

 

3、留学期间放假、休学时

 

每个人多少都会遇上困扰,留学生因留学经历的刺激可能暴露埋藏已久的早期心理问题,或者出现新生活适应困难,身体健康的人在特别情况下也有心理烦恼。而心理问题的咨询和解决需要一定的时间,或长或短,因人而异,但是有需要处理的话要及时着手。

 

严重心理问题绝对不是歇一下就能解决的,放假回国的同学要抓住两三个月的时间进行面对面治疗为上策,最好是以下三个同时进行:个体咨询、家庭治疗、必要时请心理精神科医生作诊断。家长要充分体谅,理解和接纳留学生的心理痛苦是起点,逃避问题只会令亲子关系越来越差。

 

4、留学结束回国后

 

即使顺利留学归来,仍会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回国适应困难或者障碍,以及在留学期问积累的心理问题也应尽早处理,及时解决。



作者:花甲

【欢迎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


推荐咨询师更多+

孟宪璋 - 伊理雅通总督导师

湘雅医学院博士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督导师
(注册号:D-06-060)、治疗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
广东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常委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委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
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创立人、总督导师
孟宪璋心理诊所创立人

唐迎婵 - 伊理雅通首席咨询师

暨南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秘书长
广东省儿科学及青少年健康管理专委会委员
中欧精神分析联盟基本精神分析概念研讨项目临床讨论教师

  • 拨打电话
    在线预约

  • 专人一对一沟通

  • 选择适合的咨询师

  • 预约咨询时间

  • 面对面咨询
    获得咨询帮助

  • 付咨询费
    约定后续咨询时间

广州伊理雅通健康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0-85611467或18138720115
微信客服:gzylyt2002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潭村路348号马赛国际商务中心1701室

版权所有 © 广州伊理雅通健康咨询有限公司粤ICP备14091630号     

  • 出租网 深圳婦科醫院
  • 技术支持:爱搜客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