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天河

热线:020-85611467 / 18138720115(预约微信同号) 3118835731@qq.com

家庭亲子关系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咨询项目 > 家庭亲子关系 > 拥有痛苦的童年,长大后居然会这样...

拥有痛苦的童年,长大后居然会这样...

更新时间:2023-02-02
归属栏目:家庭亲子关系
浏览次数:9104

我有一个好朋友,看似大大咧咧,实则谨小慎微。TA内心极其没有安全感,在可以独立生活得很好后,依旧无法放开自己。这样的人其实不在少数,哪怕明知所在的环境是安全的,可他们完全无法控制自己的防备心,甚至由于防备心过重而无意中伤害到他人。我们以为长大在外独立工作后会有所改变,可一旦遇到新的人和事,生活好像从未变过,我们又变成了多年前那个无助又痛苦的自己。


多项研究发现,成人的人格受到童年痛苦经历的显著影响(Hughes et al.,2017),例如:


l  身体、性或情感虐待

l  被长期忽视

l  父母离婚或分居

l  被父母监禁

l  遭受家庭暴力

l  父母滥用药物或有严重的精神疾病


以上特征与童年逆境有关(Carver et al., 2014Rosenman & Rodgers, 2006)


1、神经质 (神经过敏)


一个艰难的童年会使一个人频繁经历高度的负面情绪。他们可能容易出现抑郁、担心、愤怒、恐慌或其他形式的焦虑。一旦TA感到沮丧,就可能很难恢复过来。这些情感上的困难是可以理解的,因为TA小时候可能经历了很多困难的情绪,而没有学会如何管理它们。


2、愤怒与攻击


与高度神经质有关,童年逆境也容易使人愤怒、产生敌意、带有口头或身体上的攻击性,行事也更加冲动。这些行为是在小时候就可能观察到的,它们也可能发展成为一种防止损失或虐待的保护措施。


3、低认同性


面对那些在生命早期受到虐待或忽视的人,我们更有可能很难与TA相处,并经常发生争吵。他们可能很难与他人合作,更倾向于“单干”。这些倾向可能与经历许多负面情绪有关,包括易怒和愤怒。


4、外部成功定位


早期的负面生活经历会导致傲慢和一种不健康的自负,也许会增强潜在的不足感或脆弱感。这个人往往会渴望名声和经济上的成功,通常是为了减轻过去的痛苦和贫困。


5、低融入性


尽管他们关注的是外部的成功,但TA可能很难在生活中有真正的参与感。他们缺乏明确的使命感,很难找到他们真正所关心和享受的事物。他们会努力工作,但也会发现自己很难有成就感。在社会上,他们往往会很独立,甚至是冷漠。


与过去和解


在这些特征中识别自己是痛苦的,这些特征通常不被认为是理想的人格特征。这感觉像双重危险——童年受伤,成年后也带着伤疤。但你可以怜悯一下自己。你发展出来的个性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是可以预测的(基于现有研究)。正如罗斯曼和罗杰斯(2006)总结的那样,“童年逆境的后果贯穿了一生。”


尽管经历了早期的挑战,你可以想想你在生活中完成的事情,比如你所结交的朋友和你取得的成功。还要记住,你并不孤单。痛苦的童年其实并不少见,所以有无数的人愿意聆听甚至理解你的痛苦。你也可能会被这些人所吸引,甚至无意识地认识到一个有相似经历和三观的人。


这里描述的人格特征可能是为了避免伤害而发展成的保护机制。虽然逆境可能在你的心中形成了一个保护壳,但它并没有偷走你给予爱的能力。在坚强的外表下,是一颗温柔的心,它渴望给予和接受那些足够关心你的人的爱。


我们依旧可以满怀希望


虽然人格相对稳定,但研究表明,它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通过某种形式的治疗(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人格可以相对迅速地发生改变——仅在四周内。对治疗最敏感的部分是神经质,或经历负面情绪的倾向。


一个痛苦的童年可能塑造了你是谁,但它并没有决定你将成为谁。如果你还没有开始治疗,可以考虑开始治疗。你也可以尝试这个简单的练习,改编自正念认知行为疗法,作为一种改变你与负面情绪的关系的方式:


我们用一种不同的方式来处理困难的情绪。例如,如果你感到愤怒,请对这种感觉产生好奇。感觉愤怒是身体中能量的一种模式。你可以像是一个“情感学家”一样研究头脑中发生了什么。打开你发现的任何东西,并注意这种方法是否会改变你的情感体验。


当然,或许你已经有更好的方法来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着强大的自省能力和同理心,他们愿意努力去改变现状,也愿意尝试和拥抱爱,因为自己淋过雨,也愿意为他人撑开伞,这个世界也会越来越好。


References

Carver, C. S., Johnson, S. L., McCullough, M. E., Forster, D. E., & Joormann, J. (2014). Adulthood personality correlates of childhood adversity.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5, 1357.

Gillihan, S. J. (2022). Mindful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A simple path to healing, hope, and peace. HarperOne.


(注:本文有对原文进行增删)

原作者:Seth J. Gillihan, Ph.D.

翻译、改写:郑真真

编辑:翠

审核:唐诗

来源:Psychology Today《5 Personality Traits Linked to a Painful Childhood》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或支持其观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欢迎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

推荐咨询师更多+

孟宪璋 - 伊理雅通总督导师

湘雅医学院博士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督导师
(注册号:D-06-060)、治疗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
广东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常委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委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
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创立人、总督导师
孟宪璋心理诊所创立人

唐迎婵 - 伊理雅通首席咨询师

暨南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秘书长
广东省儿科学及青少年健康管理专委会委员
中欧精神分析联盟基本精神分析概念研讨项目临床讨论教师

  • 拨打电话
    在线预约

  • 专人一对一沟通

  • 选择适合的咨询师

  • 预约咨询时间

  • 面对面咨询
    获得咨询帮助

  • 付咨询费
    约定后续咨询时间

广州伊理雅通健康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0-85611467或18138720115
微信客服:gzylyt2002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潭村路348号马赛国际商务中心1701室

版权所有 © 广州伊理雅通健康咨询有限公司粤ICP备14091630号     

  • 出租网 深圳婦科醫院
  • 技术支持:爱搜客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