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020-85611467 / 18138720115(预约微信同号) 3118835731@qq.com
随着年龄增长,时间似乎变得具体而有形,很多时候甚至能看到它快速飞逝的身影。
不知不觉已经快三十岁,或者三十过几岁,还记得过去的雄心壮志,今天看现实却差了好几截。
同龄的朋友或成家、或立业,唯独自己,站在充满选择的分岔路口,却不知该往哪里走。
——译者题记。
麦卡在我的办公室坐下来,带着质疑而警惕的目光环视了周围,就像不记得之前自己在这里做过治疗的样子。“我没什么可抱怨的”,是他跟我说的第一句话。
“我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不错的学历,还有很支持我的父母。为什么我还是不开心呢?”这并不是个反问句。没有盯着房门,没有表现出对治疗计划的不在意,他直视着我,就像对我发出挑战,要我找出他问题的症结所在。
让麦卡放下防备,全盘托出他的故事,的确花费了我一些时间。他31岁,是美国中西部一户富有家庭的孩子,打小周围的人都觉得他非常聪明和有天赋。自某名校毕业后,他搬到纽约,打算找一份软件工程师的工作——他构想的美好职业规划的第一步。
然而,麦克感觉第一份工作体现不了他的价值,人际关系处理得也不是太好,所以工作了一小段时间后他就辞职换另一份。这一次,他仅工作几个月就晋升为项目经理。但第二份工作压力一直非常大,每天都有很多的事情需要他去规划和决策,虽然这与他的目标似乎一致,但他对这份工作却兴致缺缺。当上级提供给他另一个晋升机会的时候,他不知道该不该接受。麦卡逐渐发现,他并不喜欢自己一开始给自己规划的朝九晚五的工作。
在社交领域方面,麦卡的故事和很多人的经历大致相似。他有一个谈了很久的女友,但自从他搬到纽约之后,两人变成了异地恋。每个月见面两次,来回的奔波慢慢磨掉了麦卡的激情。分手后,他开始在社交APP上寻找新的伴侣,也承认自己和很多女性发生过很多次的关系,但当他谈起这些事情的时候却没有什么热情和兴趣的样子。
麦卡不能理解为什么在他所有认识的人当中,只有他到现在还没找到那个一生所爱,让他愿意安定下来的人。他看到Instagram上他绝大部分大学的朋友都已经结婚,而每一次参加完婚宴之后,他都感觉更加孤单和迷茫。
他曾怀揣美好的愿景搬去纽约,希冀着自己走的每一步,都能离自己职业和个人目标更近一些。
然而他发现自己却充满着困惑:他有很多的选择,却没一个看起来是正确合适的;他比较现实和理想,却只看到日益增多的疲惫和愈发拉开的差距;当他和那些已经安稳下来,有了事业有了家庭的同龄人时,这个差距就显得更大了。
而Instagram对于麦卡来说,就像是一个推销自己的平台,朋友们的生活都成了让他羡慕和嫉妒的商品。
几次咨询之后,我决定冒险对他进行诠释。“面对这么多选择和可能性,要花很多努力。”我简单说到。我向麦卡诠释说,他这一路,其实是从确定到充满不确定的道路,从小时候被众人追捧为“小天才”、物质殷实的童年,到现在复杂的现实。
麦卡目前正面临着人生的一个关键时期:做出可能影响一生的选择——无论是工作、技能还是伴侣。选择一样就意味着放弃其他的选择。
我能想象到一个很多扇门的房间,每扇门都半开着,似乎在邀请麦卡进去。麦卡的问题就在于,尽管他想要探索每一扇门背后的风景,他却只能选择其中的几扇门。当他做出选择之后,其他的门也就随之慢慢关上。随着麦卡说起这些的时候,我注意到他慢慢陷进沙发里去了。
他承认道,要在这么多可能性中做出选择,而每一次选择都可能带来失去其他机会的代价,对他来说真的很困难。随着越来越多充满诱惑的选择出现,他已经不知道要如何选择自己真心想要的东西。
作为心理治疗师,我曾接诊过很多和麦卡有着同样困惑的年轻人,尤其是专业人员。他们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还有对未来美好的愿景。
然而随着年龄增长,他们走到了“做出选择再难回头”的人生阶段——不像选择大学专业、换个舍友、随便谈个恋爱;在这个年纪,他们所有的选择都将产生长期而深远的影响。他们为自己拥有众多的优势而感到庆幸,但随着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带来的让人眼花缭乱的新选择和可能的时候,没有束缚反而让他们感觉无所适从。
在治疗中,像麦卡这样的病人通常会需要在治疗师协助下回到最开始的地方——谈论他们最开始想要的,和为什么那是他们想要的。一旦他们对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有更清晰的认识,即使这些目标不是他们一开始想要的——他们也会拥有力量去实现它们。
让我诧异的是,在最近的一次治疗中,麦卡很确定地告诉我,他打算向他目前在谈的这一任女友求婚。
“我想我爱上她了,”他微笑着说。在此之前,他挣扎了好几周,想知道自己是否真的能够接受女友身上的一些小毛病。但现在,他说,他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也能很确定地说他想要和她在一起。
工作方面,麦卡还是不太喜欢他的工作,但他已经在考虑跳槽到另一家公司同样的岗位,那家公司有很多公益慈善的项目。那样的话,麦卡说,即使最后他没能声名显赫或赚到很多钱,但起码他觉得赚这份工资感觉非常棒。“那也是我一直以来想要的,或多或少算是吧。”他边说边笑了。
(*文中的麦卡已使用化名,所有可辨别其身份的个人信息都已隐去,以保护病人的隐私。)
作者:Loren Soeiro博士,美国心理学专业委员会(ABPP)认证的著名临床心理治疗师、蒙特非奥里医疗中心精神病理学助理教授
翻译:郑子玲
校对:唐诗
【欢迎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
湘雅医学院博士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督导师
(注册号:D-06-060)、治疗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
广东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常委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委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
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创立人、总督导师
孟宪璋心理诊所创立人
暨南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秘书长
广东省儿科学及青少年健康管理专委会委员
中欧精神分析联盟基本精神分析概念研讨项目临床讨论教师
2024-10-10
2024-10-09
2024-09-27
2024-09-26
2024-09-22
2024-09-20
2024-09-18
2024-09-13
拨打电话
在线预约
专人一对一沟通
选择适合的咨询师
预约咨询时间
面对面咨询
获得咨询帮助
付咨询费
约定后续咨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