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天河

热线:020-85611467 / 18138720115(预约微信同号) 3118835731@qq.com

家庭亲子关系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咨询项目 > 家庭亲子关系 > 篮球赛风波:那个没进球的孩子,为何觉得自己“没用”?

篮球赛风波:那个没进球的孩子,为何觉得自己“没用”?

更新时间:2025-07-01
归属栏目:家庭亲子关系
浏览次数:7006

篮球赛风波:

那个没进球的孩子,为何觉得自己“没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皮卡丘学校最近举行了一场篮球赛,这无疑是孩子们的狂欢节。家长群里不断更新的视频和照片,让没能去到现场的老母亲,也被这热烈的氛围感染。有些家长在群里感叹:“这可比自己上场还激动!”


    然而,就在这样一片热烈的氛围中,突然有位家长带着一丝疑惑的表情问道:“怎么只有XXX一个人进球呀?”这句话仿佛一颗小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层层涟漪。群里的氛围瞬间变了,家长们纷纷感叹:“XXX可真厉害!”“他一个人进了好几个球呢!”仿佛进球成了衡量孩子们表现的唯一标准。


    晚上回到家,看到皮卡丘闷闷不乐地坐在沙发上。妈妈问:“今天看到你们打球的视频了,可太帅了,氛围很热烈嘛。”皮卡丘抬起头,眼神里带着一丝失落:“有什么用,我一个球都没进。”听到这句话,妈妈突然想起家长群里那些讨论,似乎家长和孩子都默认了只有进球才是优秀的,没有进球的努力都变得没有意义。


    在学业上,成绩至上很常见。但是这种观念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像一种无形的病毒,迅速蔓延到其他领域。在一场篮球赛上,进球也变成了唯一的标准,却忽略了比赛中有前锋和后卫的区别。最可怕的是这种集体无意识,大家都默认了“分数即正义”,得分才是英雄。


    皮卡丘有些不满地说:“这次输了比赛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有些人明明位置并不理想,却非要强行单带投篮,也不愿意传球。”是呀,也许他们也被这种观念影响了,只有进球才能彰显自己的价值,而团队合作的精神已经被渐渐“边缘化”了。



评价体系单一的现象除了源于根深蒂固的传统评价模式,其背后还隐藏着更为隐蔽的心理因素。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量化指标更易于操作。对于学校而言,用数字来表达成绩更加便于比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重点学校、重点班级培养高分学生的模式。


    另一深层心理原因是,在快速变迁的社会结构中,评价体系唯一成为成年人应对不确定性的心理防御机制。将孩子的发展简化为可量化的指标,如分数、考级,其实质是通过制造“确定性幻觉”来缓解代际传承的焦虑。正如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所言:“我们丈量孩子,实则是丈量自己对未来的控制力。”


分数作为单一评价标准,是应试教育的显著弊端,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

  • 首先,学生被迫机械地记忆知识点,难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严重制约了创造力的发展。

  • 其次,当成绩成为衡量学生价值的唯一标尺时,学生可能会因分数的波动而陷入自我否定,甚至可能引发抑郁情绪。

  • 此外,过度关注分数而忽视全面发展,还可能导致“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即学生虽然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但在实际应用和综合素质方面却表现不足。


作为家长,

我们在现在的环境下可以做点什么呢?


关注过程而非结果:表扬孩子的努力、方法和进步。如“你花时间整理错题本的方法很棒”,而非仅仅关注分数。


避免比较语言:不说“别人家的孩子”,而是说“你今天比昨天进步了吗?”


用倾听与共情的方式沟通:当孩子因成绩焦虑时,先接纳情绪。如“我知道你很在意这次考试”,再引导理性分析。


引导孩子看待分数:教孩子将考试视为“学习诊断工具”,分析错题背后的知识漏洞,而非将其等同于个人能力。


教孩子“成长型思维”:用“暂时不行”替代“我做不到”,强调能力可通过努力提升。


教孩子释放压力:培养孩子运动、艺术等方面的兴趣,通过运动,艺术释放压力。


如果孩子出现严重焦虑或自我否定,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师帮助,学会寻求他人帮助也是很重要的技能。


家长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领路人”,通过构建安全的环境、给予尝试的空间,引导孩子成长,帮助孩子在尝试、失败、再尝试的过程中不断进步。这个过程或许缓慢,但每一份对多元价值的认可,都在为孩子构筑更坚韧的生命底色。


(注:本文有对原文进行增删)

作者:皮卡丘妈妈

编辑:芋头

审核:唐诗


推荐咨询师更多+

孟宪璋 - 伊理雅通总督导师

收费标准:1800/60分钟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博士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督导师(注册号:D-06-060)、治疗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
广东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第一届、第二届主任委员
曾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常委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委会委员
曾任广东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
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创立人、总督导师
孟宪璋心理诊所创立人

唐迎婵 - 伊理雅通首席咨询师

收费标准:800元/50分钟
暨南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
广东省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秘书长
广东省儿科学及青少年健康管理专委会委员

  • 拨打电话
    在线预约

  • 专人一对一沟通

  • 选择适合的咨询师

  • 预约咨询时间

  • 面对面咨询
    获得咨询帮助

  • 付咨询费
    约定后续咨询时间

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0-85611467或18138720115
微信客服:gzylyt2002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潭村路348号珠江商务大厦1701室
粤ICP备14091630号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