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天河

热线:020-85611467 / 18138720115(预约微信同号) 3118835731@qq.com

家庭亲子关系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咨询项目 > 家庭亲子关系 > 「左手Labubu,右手拼好饭」,这代年轻人怎么了?

「左手Labubu,右手拼好饭」,这代年轻人怎么了?

更新时间:2025-07-05
归属栏目:家庭亲子关系
浏览次数:7015



•••

左手Labubu

右手拼好饭

这代年轻人怎么了?



“妈妈,我抢到我担演唱会原价票了,才1280!”

“啥?你们现在的小年轻都太疯狂了,听歌俩小时敢花四位数……”


——这样的代际消费观碰撞,每天都在无数家庭上演。

上一辈眼中“无法理解”的消费行为,正在成为这代年轻人的日常:


  • 游戏里氪金648抽卡眼都不眨,现实点外卖必须凑满减;

  • 追星演唱会门票、限量周边一掷千金,日常购物却常年蹲守打折区;

  • 动漫谷子墙价值数万,吃饭坚持“拼好饭”省下5块是5块…


这一代年轻人,为什么一边省吃俭用,一边“为爱发电”一掷千金?



01


核心心理

/ 年轻人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一、「心理账户」分隔术



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ing)是行为经济学中的核心理论,由诺贝尔奖得主Richard Thaler提出,用来解释人类在金钱决策中看似矛盾的非理性行为。它指人们会在心理上将金钱分门别类、赋予不同属性,并为每类钱设置独立的“虚拟账户”,每个账户有专属的“消费规则”和“情感价值”。


简单来说,房租水电、吃饭通勤都属于“生存账户”,每一分都要精打细算;而游戏皮肤、偶像周边、演唱会属于“娱乐账户”,千金难买我乐意。二者在心理上完全隔离,上一辈的质疑(“省下的钱干点正事不好?”),在年轻人心中是无效提议——因为“娱乐账户”的钱,生来就只为快乐充值。这就是为什么年轻人能一边用“拼好饭”省¥5,一边为Labubu花¥5000







二、「自我合理化」完美闭环 



自我合理化(Self-Justification)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指当人们的行为与自我认知、道德标准或现实证据冲突时,会主动编造看似合理的解释来减轻内心的矛盾感,维护“我是对的”的幻觉。它本质是大脑为保护自尊、避免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而启动的“自我欺骗程序”。


日常的极致抠搜(拼单、二手、薅羊毛),不仅是省钱,更是为了兑换“理直气壮烧钱证”。它完美抵消了高价娱乐消费的负罪感:“我平时省那么多钱,这次奖励自己一个隐藏款/内场票怎么了?”而高价娱乐消费也反过来给省吃俭用赋予了意义。“赚钱不就是为了开心生活吗”,所以其他方面能省则省,把资源集中到我们认为重要的地方。高价值消费为日常节俭提供了目标和意义。









02


代际冲突

/ 两代人如何定义“价值”?


长辈不理解的核心在于:两代人对什么钱“值得花”的定义,发生了根本性颠覆。


上一代消费更侧重物品的实用价值(耐用品、保值品),无法带来实际物质回报或长期保值的支出 = 浪费。


新一代年轻人消费更侧重情感体验(演唱会现场的感动)、参与感(游戏成就)、社群归属(同好圈层认同)和个性化表达(通过周边展示爱好)


拥有绝版游戏皮肤、晒出演唱会前排照片、抢到限定动漫周边…这些在年轻人的社交圈层中是硬通货,为爱付费,买的不仅是物品,更是圈层“身份证”和源源不断的社交谈资上一代眼中的“浪费”,恰恰是这一代心中“必要的精神支出”。

年轻人的消费观转变离不开社会背景的催化,这本质是一代人对消费的根本意义、价值排序和幸福来源的重新定义。在基本生存需求被普遍满足的今天,泛娱乐产品提供了现成的意义框架和情感寄托,在这种背景下,当代年轻人更追求精神满足和存在意义好像也不足为奇了。


  • 给不理解的长辈:

试着看见消费背后的情感刚需与身份构建意义。这不是败家,是新一代在物质丰裕时代,对精神生存空间的争夺。


  • 给为爱发电的年轻人:

热爱无罪,但请保持清醒:警惕被消费主义绑架,区分“真心热爱”与“攀比焦虑”。最珍贵的快乐,有时并不标价。


(注:本文有对原文进行增删)

作者:芋头

编辑:芋头

审核:唐诗


推荐咨询师更多+

孟宪璋 - 伊理雅通总督导师

收费标准:1800/60分钟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博士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督导师(注册号:D-06-060)、治疗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
广东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第一届、第二届主任委员
曾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常委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委会委员
曾任广东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
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创立人、总督导师
孟宪璋心理诊所创立人

唐迎婵 - 伊理雅通首席咨询师

收费标准:800元/50分钟
暨南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
广东省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秘书长
广东省儿科学及青少年健康管理专委会委员

  • 拨打电话
    在线预约

  • 专人一对一沟通

  • 选择适合的咨询师

  • 预约咨询时间

  • 面对面咨询
    获得咨询帮助

  • 付咨询费
    约定后续咨询时间

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0-85611467或18138720115
微信客服:gzylyt2002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潭村路348号珠江商务大厦1701室
粤ICP备14091630号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