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020-85611467 / 18138720115(预约微信同号) 3118835731@qq.com
根据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的数据,每两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最终会被诊断出患有某种形式的精神疾病。是什么导致了如此惊人的患病率?
除了精神病学和药物学有时会将正常生活挑战的过度病理化行为转化为精神疾病之外,我认为罪魁祸首是低自尊。然而,作为精神病学诊断圣经的 DSM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却没有对自尊进行详述。我的经验告诉我,自我价值的低下会通过一系列的功能障碍表现出来,包括但不限于抑郁、焦虑、多动症、依赖、失败的人际关系,甚至更悲惨的是有人会因此在平庸中度过一生。
作为治疗师,我们关注的是因自我价值低而导致的更具体的、可诊断的疾病,因为我们有治疗具体疾病的药物,但对于自我价值低的人来说,没有药可以吃。
此外,作为一种文化,我们的知识倾向于关注症状,而忽视潜在的、更复杂的情况。这是由于我们过于简化和寻求快速解决复杂生活问题而导致的。
我一直在与一位中年女性合作,帮助她应对自我意识方面的挑战。她内心的声音特别挑剔,经常责备自己,这显然加剧了她的困境。通过帮助她看到想法是如何影响她的实际生活,她逐渐发现信念成了自我实现的预言。在最近的一次治疗中,她告诉我她开始服用治疗多动症的药物。我问她是如何相信自己患有这种疾病的,她分享了以下故事。
她的工作压力很大,经常需要阅读错综复杂的报告,报告中包含的重要材料为她的决策提供了依据。在阅读过程中,如果遇到不容易理解的信息,她就会感到很吃力,每当遇到这种时候,她就把报告放在一边。于是,她觉得自己的注意力没办法集中,最后结论是,她患上了注意力缺陷症。
我和她进一步探讨了这个问题,她说,每当在这种时候,她会反思是不是自己太不聪明,无法 "理解 "信息。于是,她就把资料丢到一边,以此来解脱自己。我向她建议,如果她不再过分挑剔,那么,当她的理解力再次受到挑战时,也许内心会变得平静。
很多人一开始并不理解某件事情,但他们会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去理解。眼下的问题可能与注意力缺陷无关,而是这位女士无法忍受自己的无能。尽管她取得了成功,但 "我太笨了 "是她对自己的一个核心信念。在我看来,这种信念既是她自尊心受到挑战的原因,也是她自尊心受到挑战的结果,它导致了她所谓的多动症症状。
与自我建立自信和安全的关系,会降低你患上这些疾病的可能性(当然,这并不一定)。这些痛苦当然会加剧自卑,并掩盖失调的真正根源。
与我一起工作的一位年轻人被诊断出患有急性焦虑症,药物无法成功改善他的症状。他的焦虑症主要表现为社交焦虑,他变得越来越孤僻。在大学期间,他几乎不和任何人说话,只去上课,回家后就缩到他父亲家的卧室里,在那里他感到安全。当我努力和他一起寻找焦虑的根源时,他分享了他对自己的一些基本信念: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毫无价值。这种自我暗示是因为他生活在一个非常不正常的家庭系统中,导致他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的评价越来越低。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扩大到他对同龄人合理交往的退缩。他觉得自己没有足够的价值去交朋友,最终由于缺乏人际交往技巧,他产生了回避情结。他有充分的理由封闭自己,而且越是这样,他就越觉得自己无能。结果,他的生活变得非常有限,缺乏与他人的健康互动,他感到非常沮丧。这就是我所说的 "情境性抑郁",在这样的情景下,任何人都会感到抑郁。
在与我合作之前,他咨询过的精神科医生都诊断他患有抑郁症或焦虑症。毫无疑问,他患有这些疾病,但这都是他自我价值低的结果。为了让他有机会浮现出更健康的自尊,我与他合作的重点是,他对自己的核心信念是什么,以及随之而来的证实这些信念的想法有哪些。
最近,我正在主持一个名为 "婚姻大师工作坊 "的网络会议。会议期间,关于自尊的问题开始浮出水面——大家在“值不值得”的自我价值中的挣扎,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既深刻又具有破坏性。你与他人的关系反映了你与自我的关系,两性关系中所经历的痛苦大多源于双方对自身价值的衡量。
自尊心低的人很容易觉得自己要为伴侣的不快乐负责,并因此在不知不觉中破坏他们的关系。纽约大学心理学教授默里博士发现,自尊评分低的大学生在遇到伴侣心烦意乱的情景时,更容易产生被拒绝或敌意的感觉,即使伴侣的情绪低落与其他因素有关。
过于敏感和缺乏安全感的伴侣可能会 "从伴侣模棱两可的暗示中解读出不存在的意义,从而将他们的关系引向他们希望避免的结果"。虽然误读暗示似乎在刚开始的关系中更危险,但研究人员发现,即使结婚十年后,自尊心低的人认为伴侣对自己的爱也远远低于实际爱。
两性关系的维护确实充满挑战,但如果用彼此的自尊障碍来为人际关系增添负担,则注定会不幸福,人们要么陷入沉默和怨恨,要么陷入毫无意义的指责。两个拥有健康自尊的人,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成功的机会要大得多。
湘雅医学院博士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督导师
(注册号:D-06-060)、治疗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
广东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常委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委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
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创立人、总督导师
孟宪璋心理诊所创立人
暨南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秘书长
广东省儿科学及青少年健康管理专委会委员
中欧精神分析联盟基本精神分析概念研讨项目临床讨论教师
2024-11-22
2024-11-20
2024-11-15
2024-11-10
2024-11-07
2024-11-04
2024-11-04
2024-10-30
拨打电话
在线预约
专人一对一沟通
选择适合的咨询师
预约咨询时间
面对面咨询
获得咨询帮助
付咨询费
约定后续咨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