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天河

热线:020-85611467 / 18138720115(预约微信同号) 3118835731@qq.com

焦虑恐惧问题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咨询项目 > 焦虑恐惧问题 > 浮鸭综合征 | 要有多压抑,才会看起来毫不费力

浮鸭综合征 | 要有多压抑,才会看起来毫不费力

更新时间:2024-05-29
归属栏目:焦虑恐惧问题
浏览次数:7085

“浮鸭综合征”的背后——成功的秘诀不在于隐瞒自己付出的努力。


译者按: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段话:“你一定要悄悄努力,暗自拔尖,努力优秀,然后惊艳所有人。”而有学者称:这种希望自己成功看起来毫不费力的行为又称为“浮鸭综合征”。


你见过一只鸭子优雅地在池塘水面上漂浮吗?从水面上看,这只鸭子似乎毫不费力地在水面上漂浮着。这是一幅多么宁静而和谐的画面!然而,在平静的水面下——鸭子的脚正在扑腾个不停,疯狂地划水以保持自己浮在水面之上。


这种看似轻松自如、实则暗自努力的反差构成了一种有趣的心理现象,即“浮鸭综合征”。这种现象揭示了外在表现与内在现实之间的差异。心理研究发现,这种内外不一致的表现会严重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1.浮鸭综合征究竟是什么?


"浮鸭综合征"实际描述了人们倾向于成功之时隐藏内心的挣扎和压力。这个词自斯坦福大学创造后,在学术界获得了广泛关注。后来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中形容外在表现与内部冲突的一种象征。


这种“浮鸭综合症”尤其常见于一些成功人士,比如精英院校的尖子生:他们既想在学业或职业上获得成功的同时,又想保持毫不费力的状态。


正如鸭子用优雅的游动掩盖了它在水面下所做出的努力一样,那些患有“浮鸭综合征”的人,既想展现出自己成功的形象,又要在内心承受相当大的压力。在他们平静的外表之下,是焦虑、自我怀疑和对成就的不懈追求——这是一种隐藏在视线之外的努力,只有那些亲身经历的人能深刻地感受到。


2.是什么导致了浮鸭综合征


现代生活要求我们不断地在多个领域(学校、工作、家庭和休闲)之间进行平衡。根据研究表明,我们在这些领域所分配的时间和精力,所从事的活动以及最终获得的回报都会深远地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


这种资源的动态分配往往会导致“浮鸭综合征”的出现,即个人在多个领域追求成功的同时,比起强调自己所付出的努力,他们会更加强调自己的能力和天赋。原文作者认为,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我们所做的工作和努力不被看见,从而使得我们投入的努力与获得的回报之间不平衡。


简单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想要尽最大的努力游向成功,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该往哪儿游。


我们向同龄人寻求指导,希望获得成功的秘诀。然而,无论我们学到了什么,我们永远无法真正了解别人的旅程有多艰难,也不知道每个人在成功背后付出的努力。


这种感知与现实之间的脱节,就催生了完美想要毫不费力地成功的背后的压力。


我们就像舞台上的演员,在台前优雅地扮演,但内心却紧张不已。这种虚伪地表演是要付出代价的。当我们低估成功所要面对的挑战时,努力地想让自己能游刃有余地同时处理大量的事务,就像玩杂耍的人试图同时抛接很多个球。尽管这种策略可能会带来表面上的胜利,但最终却可能会得不偿失。


3.浮鸭综合征的影响和后果


《情感》杂志的一项研究进一步证明了“浮鸭综合征”对人们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


在这项研究中,被试观看了不同角色表现出抑郁的情景片段,每个角色的“感知能力”水平各不相同。然后,被试看到了不同程度症状的类似片段。


当角色似乎克服了抑郁时,被试往往会认为这个人本身能力很强才能克服抑郁。相反,当症状严重时,他们会更倾向认为这个人抑郁严重是因为他病了,而不是因为他能力差。


这些结果表明我们习惯掩盖努力的痕迹。即使我们在感到有压力时,也会逼迫自己展现出外表强劲的形象。然而,这种倾向于淡化困难的倾向暗藏着更广泛的社会意识,即脆弱通常会被污名化和隐藏。


我们在努力保持自己的专业形象的时候,可能会不知不觉地隔离自己的压力和痛苦,不让它们暴露在外界面前。这种隐藏痛苦的做法不仅会加重我们的负担,还会让我们在需要支持的时候孤立无援。正如上述研究被试倾向于认为有能力的人才能恢复健康一样,我们也可能欺骗自己,认为自己在面对挑战时必须独自应对,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


然而,这种有意自我孤立的做法对我们没有好处。我们拒绝向他人求助的可能,其实是在无意中把自己封闭起来。我们不愿承认自己的脆弱,却不断地在内心挣扎。这实际上也同时剥夺了我们与他人真诚交流的机会。


隐藏努力痕迹的行为显著影响着我们的幸福。不费力气就能成功的错觉掩盖了一个更深层次的事实:真正的满足和真正的成就往往需要我们背后付出的大量的努力。


接纳我们的脆弱,承认背后的这些努力,我们可以促进形成一种坦诚和富有同情心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寻求帮助不再被视为软弱的表现,而是勇敢迈出的一步!


如果您想要寻求专业的帮助,踏上勇敢者之旅,欢迎来到伊理雅通。



(注:本文有对原文进行增删)

原作者:Mark Travers Ph.D.
翻译:阿澈
编辑:乔
审核:唐诗
来源:Psychology Today《The Causes and Effects of "Floating Duck Syndrome”》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或支持其观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欢迎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

推荐咨询师更多+

孟宪璋 - 伊理雅通总督导师

湘雅医学院博士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督导师
(注册号:D-06-060)、治疗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
广东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常委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委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
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创立人、总督导师
孟宪璋心理诊所创立人

唐迎婵 - 伊理雅通首席咨询师

暨南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秘书长
广东省儿科学及青少年健康管理专委会委员
中欧精神分析联盟基本精神分析概念研讨项目临床讨论教师

  • 拨打电话
    在线预约

  • 专人一对一沟通

  • 选择适合的咨询师

  • 预约咨询时间

  • 面对面咨询
    获得咨询帮助

  • 付咨询费
    约定后续咨询时间

广州伊理雅通健康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0-85611467或18138720115
微信客服:gzylyt2002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潭村路348号马赛国际商务中心1701室

版权所有 © 广州伊理雅通健康咨询有限公司粤ICP备14091630号     

  • 出租网 深圳婦科醫院
  • 技术支持:爱搜客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