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天河

热线:020-85611467 / 18138720115(预约微信同号) 3118835731@qq.com

拖延强迫问题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咨询项目 > 拖延强迫问题 > 从今天起,做一个不拖延的人!

从今天起,做一个不拖延的人!

更新时间:2024-06-04
归属栏目:拖延强迫问题
浏览次数:7080

某瓣有一个拥有二十多万“战拖者”的名叫“我们都是拖延症”的小组,在那里有很多与“拖延”抗争的故事。而关于“拖延”这个老朋友的故事,我也有太多太多可以讲。


1.拖延的自画像


“拖延”陪伴我经历过太多的“酸甜苦辣咸”,也曾经陪伴着我在无数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奋笔疾书。它让我在无数焦虑时刻得以喘息,却也让我无数次地陷入泥沼。


“拖延”这个词从我有记忆开始就跟着我,有时被包装成“懒惰”继续陪伴着我,有时又被包装成“自制力差”,“行动力差”捆绑着我。在我的人生中,截止目前我一直在与它做苦苦斗争,而每每苦苦斗争后的结局无一例外都是“拖延”的胜利和我的“一败涂地”。


“拖延”起初只出现在我的日常生活里,和家人在一起时,我在出门前永远会被批评“拖拖拉拉”,而这样的评价确实让我感觉到很恐惧,我害怕被这样评价,或者说我背负上了这样的评价,而之后的结果是要么我带着害怕被评价的恐惧忙乱地提前准备好,要么我继续在这样的评价中“拖拖拉拉”;后来,它开始蔓延在我的学习中,不到deadline(截止日期)绝不开始动笔,或总是推迟自己需要做的一些学习计划。面对“拖延”的大多数时间里,我都以失败告终。而来到咨询中心后,我发现,时间是心理咨询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而拖延似乎成了时间最大的敌人,在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的路上,战胜拖延似乎成了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


我下决心要战胜“拖延”,这是过去无数次我对自己说过的话。我也接受过心理咨询,我向老师透露我在面临无数任务时的焦虑,拖延以及毁灭性的时刻。我也尝试与咨询中心的小伙伴聊过我的“拖延”的问题,我不断地剖析我自己,想要从剖析中将“拖延”彻底打败。


但诚实地说,直到现在,我也并不是以“昂首挺胸的胜利者”的姿态站在“拖延”面前,我们之间的“对决”总是漫长而又曲折,但这是我与“拖延”进行情绪上和解的开始。


2.行动的开始


我尝试先了解我的“拖延”背后存在的痼疾,而有些感受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后来,我接触到《幸福超越完美》一本积极心理学书籍,我开始尝试去了解我的“拖延”、我尝试从认识我的“拖延”开始、我尝试不去命令要求它,允许它的不改变存在。


有很多关于“拖延”的研究表明,拖延的人和拖延行为本身,是缺乏能量的,缺乏做事的欲望。有拖延行为的人认为:动机、能量或灵感需要先于行动。拖延的人相信:“我首先要有欲望,我首先要有灵感才能行动。灵感来了才行动。”我们似乎总是等着拥有那种能量,等待真正想做某件事的时机,然后等我们准备好了,或者没有选择的时候才行动。


而那些从不拖延的人,他们是怎么想的?


哈佛积极心理学教授泰勒·沙哈尔说:“他们明白要先行动,才会有灵感。简单讲就是只要去做就行了。我们需要知道是行动创造能量。即使是一点点能量也可以开始行动,而这项活动将会自我延续,即活动将导致更多的能量和更多的活动,并以向上的螺旋继续。而拖延者的情况是他们不采取行动,能量更少。而当他们拥有更少的能量时,他们就不太可能采取行动。在螺旋式下降中,拖延者拥有的越来越少。所以再一次提醒我们,能量来源于行动。”


3.结语


我知道我和“拖延”的抗争过程并不会是什么爽文,我也并不期待在我的宣战之后会迎来“决胜时刻”,获得鲜花和掌声。实际上,这之后我和“拖延”之可能还是会反反复复,弯弯绕绕,但抗争战线本就漫长,这本来也就是生活和成长。


最后用歌曲《没时间后悔》中的一句歌词作为结尾:“我不会流泪,没时间后悔。地上再多血迹我也得站起来。”


作者后记:“拖延”这位老伙伴,我想是时候和它说再见了。但就在我写下这篇稿子时,它仍向我振臂高呼:“要不下周再写这篇稿子吧,反正还来得及。”


但事实证明:这一次,是我胜利了。


(注:本文有对原文进行增删)


作者:阿澈

编辑:阿澈

审核:唐诗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或支持其观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欢迎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


推荐咨询师更多+

孟宪璋 - 伊理雅通总督导师

湘雅医学院博士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督导师
(注册号:D-06-060)、治疗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
广东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常委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委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
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创立人、总督导师
孟宪璋心理诊所创立人

唐迎婵 - 伊理雅通首席咨询师

暨南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秘书长
广东省儿科学及青少年健康管理专委会委员
中欧精神分析联盟基本精神分析概念研讨项目临床讨论教师

  • 拨打电话
    在线预约

  • 专人一对一沟通

  • 选择适合的咨询师

  • 预约咨询时间

  • 面对面咨询
    获得咨询帮助

  • 付咨询费
    约定后续咨询时间

广州伊理雅通健康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0-85611467或18138720115
微信客服:gzylyt2002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潭村路348号马赛国际商务中心1701室

版权所有 © 广州伊理雅通健康咨询有限公司粤ICP备14091630号     

  • 出租网 深圳婦科醫院
  • 技术支持:爱搜客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