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020-85611467 / 18138720115(预约微信同号) 3118835731@qq.com
一提到精神分析,很多人就会联想到深奥晦涩、又略显神秘的理论名词,像是潜意识、防御机制之类的,或是让人觉得谈起来就很不舒服的性驱力、攻击冲动、俄狄浦斯情结等。这一方面体现出大家对心理学越来越关注,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需求突出,让人开始有意识的去了解和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可是一方面又感觉这些理论和专业名词太有距离,难以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起来。
接下来,我们会邀请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定期做一些主题分享,带领大家跟随着心智化发展和心理动力学的思考,走进人的内心世界,并试看看如何把对自己和他人的深入理解转化到改善实际生活中所面临的压力状态、情绪困扰和人际关系中去。
尤其在疫情结束后近两年的工作中,我们更是发现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这让个人深受其苦,家庭和学校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我们也希望能借助这一系列的分享来贡献绵薄之力,让更多人能对成长发展中遇到的正常问题和异常表现有所区分,对问题现象背后发出的求助信号能及早识别、介入处理,从而让孩子能更健康快乐的成长,让家庭也能得到足够的支持和理解。
这一期,跟大家聊聊关于“知己背后”的渴望。
很多人都曾期待过要是有个完全懂自己的知己就好了,这样就不用特别的说明什么,只要一个眼神、一个动作,TA就能从细节中明白自己的心思,体贴入微的满足自己的需求,完全不需要费力的表达半天,却失望的发现别人根本get不到自己的点,那可真是让人感觉沮丧和挫败。
这时候甚至有人会怀疑是否因为自己不够好、不值得,才没有被理解、被满足。这就好比新生儿和妈妈的关系,这种完全的融合和共生,即心理学中常说的一元关系。在这种关系里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如果我的愿望没有被满足,我的需要没有被看见,会很快激起婴儿强烈的恨意。当这个恨意过于强烈和难以消化时,为了让自己能从强烈的情绪中“活下来”,婴儿需要把这部分来自心里面的感觉分裂出来,并放到外面那个无法满足TA当下需求和愿望的对象上(早年通常是养育者,后面可能是伴侣、好友等)。
这原本是人心理发展的必经之路,但如果这部分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和处理,在青春期探索自我议题时,听到外界不一样的声音会引发青少年非常强烈的情绪,也会让他们对知己的渴求变得格外强烈,并在这种愿望受挫时会选择自我封闭,让很多父母变得不知所措。如果你也听到孩子抱怨说没人理解自己,内心感觉非常孤独,请不要马上用矫情或者没必要来回应,不妨试着从关系的角度去切入,多些倾听、共情和理解,抓住这个可能改变你们亲子关系的契机。
湘雅医学院博士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督导师
(注册号:D-06-060)、治疗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
广东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常委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委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
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创立人、总督导师
孟宪璋心理诊所创立人
暨南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秘书长
广东省儿科学及青少年健康管理专委会委员
中欧精神分析联盟基本精神分析概念研讨项目临床讨论教师
2024-09-13
2024-09-11
2024-09-08
2024-09-06
2024-09-05
2024-09-01
2024-08-30
2024-08-25
拨打电话
在线预约
专人一对一沟通
选择适合的咨询师
预约咨询时间
面对面咨询
获得咨询帮助
付咨询费
约定后续咨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