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020-85611467 / 18138720115(预约微信同号) 3118835731@qq.com
这两股力量互相拉扯的力量,给她的形象带来了极强的张力,观众很容易就被吸引。我们总乐于看到一个善良的人,逐渐变得强大自我觉醒,不再自我设限和束缚。
她,似乎是现在女性复杂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观众看到她的每一次挣扎、每一点觉醒,似乎成了我们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努力适应与生存的缩影,反思自己每一次的选择和坚持。
面对“付出一切”的妈妈
葛夕和刘爽都是从小没有父亲的陪伴,都是由母亲独自抚养大。两人婚后挤在深圳城中村的一间狭小出租房里。而葛夕的母亲看了自己女儿的婚后状况,回到厦门默默地卖掉了自己的一套房子,给了她三百万的嫁妆。母亲希望葛夕在婚姻中能有更多的底气。在葛夕考虑和刘爽离婚时,母亲就在厦门看好房子随时等她回来。
从小,葛夕非常清楚知道自己母亲的付出,一直都努力做争气的乖乖女。她考上了重点大学,进入了体制内的工作。她对周围的人都不吝付出,对刘爽的包容几乎到了没有底线的地步。婚前,葛夕家里请保姆做家务,可是刘爽不喜欢家里有外人,于是结婚后十年,她包揽了所有的家务。甚至在她腿骨折后,依然得忍着疼痛开车载着刘爽外出。
刘爽,同样在单亲家庭中长大,母亲也为他付出了很多的爱与牺牲。然而,刘爽的选择和葛夕不同,他并没有成为“付出型”的人,反而更倾向于做一个“接受型”的人。他选择接受母亲的付出,并通过“接受”来回报和肯定妈妈的情感需求和价值感。葛夕说回刘爽家里时,他的母亲无时无刻在打扫卫生做各种家务,而刘爽却习惯性地在旁边啥也不干,似乎一切都与他无关。
“付出”与“接受”:你爱过我吗?
葛夕的痛苦,在于她已然献祭出了自己能付出的所有,这种付出方式并没有带来她所期待的回报。当她胃疼到呕吐让刘爽拿药,在同一套房子里的他居然是两个小时后才给她。她始终没有得到真正的回应,这使她深感失望与痛苦。
看着打扮时尚飒爽的葛夕在节目中说,刘爽把她的药拿去做段子吸引流量。那是她被诊断为重度抑郁、中度焦虑需要服用的药物,每一粒药的背后都承载着她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每当葛夕决定放手时,刘爽总会在互联网上公开承诺改变,而每一次承诺过后,依旧没有任何实质上的变化。
然而,看似做得过分的刘爽,真的就一点都不爱葛夕吗?
从表面来说,刘爽冷漠且不在乎,但他爱葛夕是毫无疑问的。他真情流露的两个镜头简直可以纳入“北影教材”,演都演不出来。第一次得知不能和葛夕在一起时,刘爽眼中的无助失落,望向葛夕真是有点可怜的样子。第二次是张泉灵代葛夕问他:“你到底有没有爱过我?”他从一开始的惊讶到转为假装镇定,眼中的破碎感还是掩饰不住。
这一对,几乎是在三对里最靠近“灵魂伴侣”定义的夫妇,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
刘爽的逃避与“巨婴”心态
与葛夕的自我觉醒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刘爽的“巨婴”心态。尽管他表面上似乎站在上帝视角,冷静理性看透一切,也拥有着不小的社会地位和成就,但他在婚姻中的表现却是逃避责任。
正如他曾经在直播里说的,父母离异后,大概母亲觉得亏欠,对他的爱外溢了,生活中什么都不用他做。母亲对他的过度溺爱,让他习惯了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能有人代为处理,从不需要承担什么责任。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他从未真正直面过困境。而这种习惯性的依赖性,让他在婚姻中也依旧维持着一种“巨婴”模式:他希望能有一个人,无条件地为他提供安全感与解决实际问题,而他只需要做一个旁观者,冷眼旁观。
婚姻中的平衡不是靠一方的牺牲来维持,而是需要双方共同承担责任,彼此成就。葛夕已经意识到自己不能再像母亲一样,一味地为婚姻付出一切。直到这一期,刘爽则显然还没有准备好去面对自己内心的脆弱和不成熟,他或许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但他更倾向于回避,而不是采取行动去改变。
刘爽真心想改变,他必须从自己最深处的恐惧开始。
他需要学会沟通,学会倾听。过去的他,习惯了沉默,习惯了逃避,习惯了将所有问题都推给葛夕。而现在,他必须主动去面对妻子的需求,从说一次“生日快乐”“老婆你翼装飞行真不错”开始。
他需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无论是家庭还是婚姻中的角色,都不能再只是一个旁观者。他需要重新建立葛夕对他的信任,让她看到他不仅仅是口头上说“会改”,而是真正地采取行动。
刘爽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如果他真心想挽回这段婚姻,他必须从自我反省开始。学会为家庭付出,学会分担责任,而不是让葛夕孤军奋战。
葛夕的步伐越来越坚定,她知道,自己不再为任何人而活,而是为了自己的未来、为了自己内心的平衡和自由。如果刘爽能真正理解这一点,并勇敢地做出改变,那么或许,他们的婚姻,依然有一线希望。但如果他继续选择逃避,那她会渐行渐远,最终离开这段关系,走向属于她自己的未来。
葛夕已越过山丘,频频回头看着刘爽。
葛老师,加油!
爽哥,加油!
(注:本文有对原文进行增删)
作者:立飞
编辑:乔、镜
审核:唐诗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或支持其观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欢迎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
湘雅医学院博士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督导师
(注册号:D-06-060)、治疗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
广东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常委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委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
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创立人、总督导师
孟宪璋心理诊所创立人
暨南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秘书长
广东省儿科学及青少年健康管理专委会委员
中欧精神分析联盟基本精神分析概念研讨项目临床讨论教师
2024-12-19
2024-12-15
2024-12-12
2024-12-06
2024-12-06
2024-12-01
2024-11-24
2024-11-22
拨打电话
在线预约
专人一对一沟通
选择适合的咨询师
预约咨询时间
面对面咨询
获得咨询帮助
付咨询费
约定后续咨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