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天河

热线:020-85611467 / 18138720115(预约微信同号) 3118835731@qq.com

心理咨询项目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咨询项目 > 受不了,厌蠢症又犯了!

受不了,厌蠢症又犯了!

更新时间:2025-01-16
归属栏目:心理咨询项目
浏览次数:7043


“我真是受不了那些蠢人…厌蠢症要犯了!”


厌蠢症”这一网络名词,出现即引发了无数吐槽和共鸣。


与此同时,也有人驳斥:“你怎么能这么傲慢?厌蠢症才是一种真蠢。”


“厌蠢症”拆解为两部分,其一是“厌


在心理学中,厌恶是一种负面情绪反应,通常伴随着对某种事物、行为或情况的强烈排斥和反感。


作为常见感受的一种,想必所有人都曾有过。


而谈到另一部分:“蠢”,解释却百花齐放:


“蠢就是不懂装懂,还自以为是。”

“连常识都不知道不就是蠢?”

“说话做事没有逻辑的人就很蠢。”

“听不进别人说话,又控制不住自己情绪就是蠢人。”


此外,还有俗、不文明、不尊重他人…在这个新词里,“蠢”被增添了许多新的定义,不仅代表愚笨,还涵盖了傲慢,迟钝和无知。


“蠢”在厌蠢症中摇身一变,成了万能形容词,独用这一个字,就能描述所有看不惯的事物。


吐槽时刻


一众吐槽中最常见的情况,就是需要为了某个人消耗不必要时间和精力,甚至得为对方的错误“擦屁股”,路过的网友看了都难免生一肚子火。


例如这位网友的隔壁组同事:


“这份文件紧急,需要现在就黑白打印三份交给王总。”

“没有彩色打印机啊?”

“所以黑白打印就好了。”

“打几份啊?”
“三份。”


半小时后再一问:


“领导刚批了我一顿,文件你没及时交吗?”

“啊?可我不知道交到哪?”


但有一些“蠢”,我们明明无需承担责任与后果,却没有直接无视,而是明确产生了“厌恶”的负面情绪,我们因为“被蠢攻击到了”而愤怒。


我在乎吗?我不在乎……但是,越想越气!


但为什么我们会那么在乎?


或许…我们厌恶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厌蠢”有可能是一种投射(Projection),是我们将自己内心对“愚蠢”和“不完美”的恐惧投射到了别人身上。


逻辑通畅,没有歧义,举止正常…我们时刻紧绷,对自己的言行反复检查,生怕讲错话,做错事。我们担忧因为犯错而被他人骂蠢,这种不安和恐惧让我们对“愚蠢”变得敏感,最终通过“厌蠢症”的方式展现出来。


事实是,我们不在乎对方蠢不蠢,我们实际上是看不得“自己蠢”。


理想化“聪明”,贬低“愚蠢”


从小到大,许多人生活在“聪明即有价值”的教育环境中。


高智商,逻辑强,反应快成为了判断个人能力的核心标准。久而久之,我们可能会将自我价值建立在对高双商的追求上:


证明自己是“聪明人”让我们感到安全,强化了自我价值感;


划清自己与“蠢人”的界限,让我们获得了优越感。


这样的对比让人感到满足:“毕竟傲慢,总比愚蠢强。”


“厌蠢”,一种特殊的视角


当提到“厌蠢症”,许多人以此为契机发泄生活中的积怨,找到共鸣;也有人开始反思这一观点中的优越感和耐心缺失。


随着“厌蠢症”的讨论愈演愈烈,背后的歧视链也逐渐被看见:


60后笑00后不懂社会规矩,年轻人笑老一辈后不会用智能手机;


农民笑大学生分不清葱和蒜苗,城里人笑乡下人不会坐高铁。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阅历,不同地区有各自的生活方式。我们总是会在某一时刻,需要进入到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应对自己没见过的事物。


“不懂不可耻,无知不丢人,随时可以学。”




从商的人嘲笑艺术从业者孤僻古怪,从事艺术的人鄙视生意人肤浅俗气。正如“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和认知方式千差万别。


有人长于情感共鸣;有人拥有商业头脑;有人自带艺术细胞。要做到真的去换位思考,理解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谈何容易。


有时,我们也未必要理解,哪怕做到“不理解,但尊重。”


不因无法理解,就去歧视,擅自给他人“贴标签”,“扣帽子”也已经足够。


(注:本文有对原文进行增删)

作者:黄鸟

编辑:乔、镜

审核:唐诗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或支持其观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欢迎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


推荐咨询师更多+

孟宪璋 - 伊理雅通总督导师

湘雅医学院博士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督导师
(注册号:D-06-060)、治疗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
广东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常委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委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
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创立人、总督导师
孟宪璋心理诊所创立人

唐迎婵 - 伊理雅通首席咨询师

暨南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秘书长
广东省儿科学及青少年健康管理专委会委员
中欧精神分析联盟基本精神分析概念研讨项目临床讨论教师

  • 拨打电话
    在线预约

  • 专人一对一沟通

  • 选择适合的咨询师

  • 预约咨询时间

  • 面对面咨询
    获得咨询帮助

  • 付咨询费
    约定后续咨询时间

广州伊理雅通健康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0-85611467或18138720115
微信客服:gzylyt2002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潭村路348号马赛国际商务中心1701室

版权所有 © 广州伊理雅通健康咨询有限公司粤ICP备14091630号     

  • 出租网 深圳婦科醫院
  • 技术支持:爱搜客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