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020-85611467 / 18138720115(预约微信同号) 3118835731@qq.com
任何一个家庭,只要多于一个孩子,兄弟姐妹之间相处都会有争执和起冲突的时候。对于大脑尚未发育完全的儿童和正在经历与青春期有关的激素和生理变化的青少年来说,是尤为明显的,也更容易与手足起冲突。
学会如何解决手足之间的日常纠纷,如何和谐相处能给孩子带来积极的成长和发展。然而,在一些家庭中,兄弟姐妹的行为可能超出了争吵的正常范围,变成了恃强凌弱。
父母在什么情况下应该担心他们的一个孩子被另一个孩子欺负呢?父母如何才能区别这两种情况?
首先,我们需要考虑不良行为是什么样的,以及它是否符合欺凌的定义。
恃强凌弱是一种带有攻击性的和有害的行为,并且这些行为是故意而为的和反复发生的。它可能以反复骚扰、肢体攻击或言语攻击的形式出现。
通常是由年长的、更高大的、或更有才华的或更有天赋的兄弟姐妹,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利和地位去欺凌更矮小、更年幼、更没有才华的兄弟姐妹。
兄弟姐妹之间也可能为了报复或克服从父母那得到的爱“不足够”的感觉而欺负他人。因为不管是受害者和欺负者,他们要处理这些行为所带来的肢体上和心理上的阴影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所以父母必须认真对待欺凌行为并尽力阻止它的发生。
虽然欺凌的定义可以帮助父母理解欺凌是什么,但这并不能帮助父母了解欺凌是否真的发生在他们自己的家里。
有什么线索可以表明兄弟姐妹被欺负了呢?
根据调查,那些欺负别人的孩子经常表现出身体上的攻击性,会反复地戏弄和威胁别人,结交同样欺负别人的朋友,把他们的问题归咎于受害者,攻击性日益增强。
因此,父母可以警惕那些带有攻击性的行为、过分的恶作剧和骚扰、推卸责任的习惯等等。
欺凌者的朋友们可能会把欺凌者当做榜样并模仿欺凌者的行为,因而欺凌行为可能也会通过“欺凌者”的朋友而发生。
被欺负的一方也可能会表现出一些需要警惕的信号,比如莫名其妙身体出现了伤痕,个人的物品遭到破坏,出现经常性的头痛或胃痛,饮食或睡眠习惯的改变,变得自卑怯懦、沉默寡言甚至是自残、自杀等行为。因为欺凌对一个人的影响会持续到成年中期,甚至更久。
父母必须立即地、持续地做出坚决反对这些行为的反应。
做出一些行动,使其表现出来的不是父母“偏袒任何一方”,而是坚决反对欺凌本身这一行为。父母也许可以这样说:“你为什么觉得打你哥哥是一件好事呢?在这所房子里,打人从来都不是可以接受的行为。”这句话让家里所有的孩子都知道,攻击行为或欺凌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欺负兄弟姐妹的欺凌者的朋友也必须被制止再做出欺凌行为。
明确这一要求:你家里的任何人都不会容忍欺凌行为,所有人都应该互相尊重。最重要的是,父母应该树立非攻击性行为的榜样,让孩子直接看到对他们的期望。
翻译:李秀梅
校对:郑子玲
来源:Psychology Today
【欢迎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
湘雅医学院博士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督导师
(注册号:D-06-060)、治疗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
广东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常委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委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
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创立人、总督导师
孟宪璋心理诊所创立人
暨南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秘书长
广东省儿科学及青少年健康管理专委会委员
中欧精神分析联盟基本精神分析概念研讨项目临床讨论教师
2024-10-30
2024-10-27
2024-10-25
2024-10-25
2024-10-23
2024-10-18
2024-10-18
2024-10-10
拨打电话
在线预约
专人一对一沟通
选择适合的咨询师
预约咨询时间
面对面咨询
获得咨询帮助
付咨询费
约定后续咨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