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020-85611467 / 18138720115(预约微信同号) 3118835731@qq.com
当我们第一次提到离婚时,我告诉自己不能离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孩子。虽然我相信他会没事,但我也会想,如果我有一段幸福、完整的婚姻,他也许会过得更好。当然,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离异家庭的孩子在他们的学习成绩、社交技能、生活满意度或自尊等方面并没有显示出有持久的负面影响。
但是那些微妙的、敏感的、没有在研究中记录下来的打击呢?
留在名存实亡的婚姻中是比离婚更好的选择吗?当然不是。
首先,我不可能再继续留在这段婚姻关系中。其次,我与研究人员、临床医生、离异父母和在离异家庭长大的人交谈得越多,我就越明显地意识到,无论哪种情况,我都可以养育出一个快乐、健康的孩子——包括不和他的父亲结婚。
这似乎难以置信。理智上,我们知道孩子应该由夫妇俩人共同抚养。最好家里有一只慵懒的狗懒洋洋地躺在壁炉旁,有一两个兄弟姐妹,花园里天然有机的香草从厨房的窗户伸进来。但过去40年的大量研究表明,这并不是他们所需要的。
研究表明,大约80%的离异儿童适应得很好,他们的学习成绩、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都没有受到持久的负面影响。这些信息来自多个渠道,包括心理学家康斯坦斯·阿荣斯长达20年的研究,该研究成果以《我们仍然是一家人》一书的形式出版。发展心理学家玛维斯·赫瑟林顿对2500名离异家庭的儿童所做的研究也显示,80%的孩子表现良好。2012年,儿童发展专家、剑桥大学教授迈克尔·兰姆进行了一项元调查,分析了过去40年里进行的1000项有关童年适应性的研究。
迈克尔·兰姆的元研究《母亲、父亲、家庭和环境:影响儿童适应性的因素》总结了支持性童年的特征:
• 当孩子与父母或主要照顾者,也就是基本上能相处融洽的成年人都有良好关系时,他们就会适应得很好。但这些父母不必结婚或住在同一所房子里。
• 孩子们受益于情绪稳定的父母——他们从离婚的影响中走出来,能够专注于养育子女的基本工作,包括建立稳定、公正的纪律,提供爱和情感上的回应。但这些父母不必结婚或住在同一所房子里。
• 儿童需要充足的资源,如食物、安全的居住环境和社会支持。但他们并不需要一个拥有所有玩具的豪宅,儿童需要的这些资源完全可以由没有结婚或没有住在同一所房子里的父母提供。
兰姆详尽的综述和其他几十位学者的研究表明,父母的婚姻与孩子的幸福并不成正比,重要的是他们与没有冲突的父母建立一种爱的关系,以及还不错的家庭生活。所有的家庭都有好时光和坏时光,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免不了会面临很多失望。离婚是父母的选择,只是为人父母的一个面向,并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经历。
“在单亲或离异家庭中长大的大多数孩子都适应得很好,这一事实削弱了人们觉得孩子‘需要’在传统家庭中长大的观点。”这些过程因素,而不是家庭结构,影响了传统家庭和非传统家庭的调整。”兰姆说。
对于我自己的离婚,我提出了以下五条积极的共同抚养孩子的原则:
1.因为我们知道,父母之间的高冲突对孩子来说是最有害的经历之一。所以,作为共同抚养者,我们尽量达成合作,并努力消除冲突。
2.因为我们知道孩子们会从稳定的关系中获益,所以在新的家庭框架下,我们可以专注于在新的环境中建立新的日常生活惯例。
3.在没有配偶可以怪罪的情况下,离婚带给我们新的挑战,也让我们有机会成为一个更好、更专注的父母,并把我们的个人优势带到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寻找前任在婚姻中让我们恼火的事情,比如,“他真是个有洁癖的怪人!或者“她只关心徒步旅行!”。 这些事情也许对我们的孩子是有益的。有一个喜欢户外活动的父母也挺不错的不是吗。
4.我们可以为我们的孩子创造一些积极的时刻,而这些时刻与他们父母的爱情生活无关。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参与外部活动,并与其他支持我们的成年人进行交流。
5.因为我们明白,要想照顾好孩子的情感,首先我们自己的情感要得到治愈。所以我们要优先照顾“照顾者”,也就是我们自己。
我经常想起来自德克萨斯州的某个小镇的伊丽莎白,一个20多岁的女孩,她的父母在她两岁时离婚了。小时候,她和母亲与祖父母住在一起,而她的父亲搬到了附近的一个养牛场。她的母亲努力发展并维持着广泛的家庭朋友圈,直到今天她的父母仍然对她很热情。离婚非但没有让她有被孤立的感觉,反而让她体会到很多的支持。伊丽莎白对我说:“我觉得他们比离婚前更爱我。”
离婚后为人父母可能需要接受一些新的观念,你需要额外关注自己、孩子的精神及身体状况。但无论是我的孩子,还是你的孩子,都不会因为他们的父母离婚而成为终生的受害者。对于我们的家庭生活以及人际关系的质量,我们完全可以自己把控。
作者:Wendy Paris
翻译:瓶子、唐诗
来源:Psychology Today《Yes, You Can Raise Happy Children After Divorce》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或支持其观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欢迎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
湘雅医学院博士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督导师
(注册号:D-06-060)、治疗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
广东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常委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委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
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创立人、总督导师
孟宪璋心理诊所创立人
暨南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秘书长
广东省儿科学及青少年健康管理专委会委员
中欧精神分析联盟基本精神分析概念研讨项目临床讨论教师
2024-11-22
2024-11-20
2024-11-15
2024-11-10
2024-11-07
2024-11-04
2024-11-04
2024-10-30
拨打电话
在线预约
专人一对一沟通
选择适合的咨询师
预约咨询时间
面对面咨询
获得咨询帮助
付咨询费
约定后续咨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