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020-85611467 / 18138720115(预约微信同号) 3118835731@qq.com
导读:在恋爱或者亲密关系(包括亲子关系)中你会经常感到自己的情感需求没有被对方看见或者满足,而去指责他们不够称职或者令你失望吗?心理专家在成人情感方面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观点或许会对你和你的关系有所帮助。
“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
“我需要你,所以我爱你。”
这两句话,有没有什么区别?很多人听到对方无助地说“我需要你”时,心头总会一软。而事实上,无论流行歌曲中的“我需要你”听起来多么诱人,那些强调自己“需要你”的伴侣都无法自由地爱你。
事实上,如果有人需要你,他或她更可能会虐待你,而不是自由地给予爱和支持。
01
“情感需求”是流行心理学中较为有害的概念之一,20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成为“自恋”文化当中的一部分。而近年自恋的测量结果显示,这种“自我中心”的文化正在稳步增长。
情感需求这一概念源于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误解。(考虑到情感需求这个词被滥用的情况,我想警惕地把它先称为动机层次。)马斯洛最初的层次理论发表于1943年,从最基本的动机(吃、睡、排泄等等)开始,到自我实现的增长达到顶峰,以实现一个人最大的潜能。
马斯洛后来批判了他自己的自我实现概念,在这个层次结构上又增加了一个新的顶层,他称之为自我超越。
他在自己的新版本中解释道,“我们只有通过把自己奉献给一些更高的目标,不是为自己的利益,而是在利他主义的精神上,才能实现自我。”他的超越性的概念呼应了来自古代宗教和精神源头的说法,即是通过迷失自我来发现自我。
值得注意的是,马斯洛层次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发展理论,也就是说,它描述了儿童成长为成人和成人充分发挥其潜力时各种动机的不同重要性。
02
毫无疑问,幼儿在发展出稳定和有凝聚力的自我意识的方面,存在情感需求,需要成年人的帮助。同样,蹒跚学步的孩子无法区分自己想要什么和需要什么,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对他们想要但显然不需要的东西说不时,比如玩具或零食,他们就会感觉到受伤或容易发脾气。
因为当他们想要什么的时候,会感觉自己需要它;他们想要的感觉越强烈,需要的感觉也就越强烈。
当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误解了感情中的一些感觉,混淆“想要”、“偏爱”和“欲望”和“需要”这些感受时,即使已经成年了,我们的大脑也一如儿童时候,会在同样的区域产生反应。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产生一种错觉,认为爱人(他们成为了我们心中的父母形象)必须镜映并确认我们的感受,否则我们就无法保持一个连贯的、凝聚的自我。
有一个生物学上的解释可以说明为什么前额皮质发达的成年人会继续将欲望、偏好和渴望与需求混为一谈。
对需求的感知始于情感强度的上升。随着情感强度的增加,你会觉得你需要做什么或需要拥有一些东西:这和生理需求的情感过程是一样的。(你可以把脸埋在枕头里,然后观察这个过程,就在你呼吸变得逐渐困难的时候,你的情绪强度会有所上升;当情绪突然上升时,你的大脑会将个人偏好和生理需求混淆。换句话说,对需求的感知变得自我强化:我感觉到情绪了,因此,我需要它,而如果我需要它,我必须更强烈地感觉到它。
需求的感知错误地解释了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的许多负面体验。如果我因为任何原因而感觉不爽了,那就是因为我的伴侣没有满足我的需求。
不管我是累了、倦了、乏了、没心思工作了,还是股票下跌带来了压力,又或者不管我是否对他或她不好,或者对方在其他方面违反了我的价值观;只要我确定我感到难过、生气、痛苦、不高兴了,那就是因为对方没有满足我的需求。
对情感需求的感知会为权力辩护,并助长了权力感:因为我需要,所以我有权利让你按照我的意愿做事,我的权利比你不做的权利更重要。
而且,不要忘记情感需求的强迫性因素:如果你不满足我的需求,你将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惩罚,至少是我对你的感情会减少。
一旦大脑确信自己需要某样东西,个体对它的追求就很容易变得强制性、强迫性或带了瘾性。对需要的对象的痴迷会增加情感上的强度,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增加对需要的感知:我越觉得你应该为我做什么,我就越觉得我非常需要它。
就动机而言,情感需求类似于维持性上瘾,即在戒断时会引起不适感,但当获得满足时,大脑中的奖励中心却没有受到刺激的表现。
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我的需求被满足时,我能获得的愉悦感越来越少;而当它们得不到满足时,我就会产生很多的怨恨。当你做我想你做的事时,我可能甚至没有注意到,但当你没有做时,我却会感觉到生气或沮丧。
人际关系中最痛苦的冲突开始于一方提出情感上的要求,其动机是ta感知到的“ta需要”,而另一方则发现自己有不同的“需要”,所以感觉到不公平。
一方说:如果你爱我,你会迎合我,做我想你做的事情。
而另一方则会反驳:如果你爱我,你也会迁就我,而不是要求我按照你的标准去做你想做的。
任何分歧都可能通过自己感知到的“需求”,把分歧当成是一种威胁。当我们需要某人同意我们的观点或做我们想做的事情时,我们可能会控制、要求、操纵、胁迫,甚至是虐待对方。
03
流行心理学告诉我们,我们需要去认可,如果我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我们很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被虐待着。
情感认可是指理解和表达接受对他人情感体验的接纳。年幼的孩子经历不同事情的时候,当然需要得到父母的认可,因为新生的自我意识是脆弱的,他们无法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与周围发生的事情进行协调。
但在大多数成年人之间的互动中,情感认可要比幼儿从父母那里得到的认可复杂得多。在成年人的互动中,认可必须是相互的,两人彼此尊重对方观点上的差异。
在我长期的实践中发现,那些因没有被“认可”而满腹怨愤的人,往往是对认可别人与自己不同经历和体验最不感兴趣的人。当他们认为他人的经历与自己不同时,他们更有可能否定、忽视或批判他人的经历,而不是试着去理解、接受。
情感认可不同于情感授权,授权是一种让你存在的状态(包括感觉和行为)变得更好的能力。那些寻求认可而非授权的成年人,无论别人给他们什么,他们最终都会失望。被不断认可、认可的感觉只会带来短暂的幸福感,除非我们能够(被授权)以充满同理心的态度去回应对方,并积极改善自己的情绪状态。
情感上的认可并不是成长。
从定义上讲,情感的成长超越了我们所经受过的痛苦的局限。换句话说,情感上的认可不是目的,充其量只是治愈和成长的前奏。
丰富的人生源于个体自我调节的能力,这种能力使我们能够看到除自己之外还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观点,学会去分辨,而不会成为伴随情感需求而来的权利、操纵和强迫的牺牲品。
翻译:Lynn
审核:唐诗
来源:Psychology Today《The Curse of “Emotional Needs”》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或支持其观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欢迎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
湘雅医学院博士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督导师
(注册号:D-06-060)、治疗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
广东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常委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委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
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创立人、总督导师
孟宪璋心理诊所创立人
暨南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秘书长
广东省儿科学及青少年健康管理专委会委员
中欧精神分析联盟基本精神分析概念研讨项目临床讨论教师
2024-10-10
2024-10-09
2024-09-27
2024-09-26
2024-09-22
2024-09-20
2024-09-18
2024-09-13
拨打电话
在线预约
专人一对一沟通
选择适合的咨询师
预约咨询时间
面对面咨询
获得咨询帮助
付咨询费
约定后续咨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