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020-85611467 / 18138720115(预约微信同号) 3118835731@qq.com
导读:如果家长觉得孩子的这个朋友不好,甚至禁止孩子再跟他玩的话,这似乎要让孩子做出选择:要不背板家长,要不背叛自己的朋友或者是背叛自己的感觉。坏朋友是不可能不存在的,对自己家孩子从小就注意培养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及懂得冷静思考才是正路。
在孩子角度来看,自己主动接近的朋友都不是坏的啊——如果我觉得他是坏朋友我自己都会走开啦~
所以家长认为孩子交坏朋友,往往是从大人的角度去判定这是个“坏朋友”。而孩子或许就是觉得那个朋友好玩、有趣:我和他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和聊不完的话题,而且他愿意和我玩在一起。
对于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他们还非常看重家长或者老师的意见去选择朋友的时候,如果自己的朋友被他们视为坏朋友,这会令孩子们陷入混乱。比如,孩子觉得朋友对自己很不错,两个人相处得很要好,但是爸爸妈妈觉得孩子的这个朋友不好,甚至在孩子面前讲这位朋友的“坏话”——“你这个朋友学习成绩不好,有些卫生习惯不好。”
这种情况会让孩子产生疑惑甚至困扰:自己明明觉得这位小伙伴很不错为什么爸爸妈妈却不喜欢他?这似乎要让孩子做出选择:要不背板家长,要不背叛自己的朋友或者是背叛自己的感觉。
家长的顾虑
那如果家长真的了解了孩子的朋友真的有些不良习性,这时候怎么办?
○我当然会阻止啊!不过,我还是会和孩子先谈一下。
○我可不会那么淡定,对孩子交了坏朋友这件事我做不到不理或者放任,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孩子学好不容易学坏倒是很快的!
○孩子太小,或者心理发展基础还比较弱,他们对好与坏还没有足够的分辨力,而且他们的模仿能力又是最强的,所以我还是很担心他被坏孩子污染啊!
○肯定不能像其他家长为了辅导孩子写作业时孩子能听话点,就凶两句或“一巴掌”过去那样解决啦,虽然那样子比较粗暴见效快,但肯定对孩子是不好的。
小兔子交朋友的故事
小兔子刚搬家,好不容易认识到一个新学校里同校同班的朋友小林,还刚好住在同一个小区,这得多么欣喜啊!可是,兔妈妈发现小兔子的这个新朋友小林除了不讲究卫生之外,还经常满嘴都是脏话。
有一次去到小兔子新家做客时,小林见到好吃好玩的就都想什么要拿走:“这个能给我吗?那个能给我吗?”,兔妈妈温柔而坚定地告诉他“不可以带走的哦,但是你可以常来玩。”结果小林发起脾气,爆了一句脏话,甩臭脸,摔门就走了。后来,兔妈妈和小兔子了解到,小林身边的同学也不怎么喜欢他,除了班主任之外其他任课老师基本对小林是“放弃”的态度,因为他是班级课堂里的破坏王。
但小兔子为什么这么喜欢小林呢,只是因为他是新朋友吗?
不是。
因为小林在小兔子眼里是挺有魅力的人,他们在一起可以调皮捣蛋,一起说很多搞笑话,简直有点“臭味相投”。譬如,他们会一起瞎编一些口水话:坚持就是胜利,拉屎不要太用力,不然会拉出巧克力!就是这些小小恶趣味带给了小兔子很多欢乐和创造的惊喜,而其他小伙伴都是乖宝宝,才不会和小兔子玩这种奇奇怪怪的游戏。
一个班级里有几十个孩子,总会有那么几个特别调皮捣蛋的小鬼令老师和家长特别操心。
那次小林到小兔子家玩的事令兔妈妈对小林有了更多观察和了解,小林离开后,兔妈妈和小兔子谈了很多,她想帮助小兔子分辨他这个新朋友身上还有些要注意的地方,特别借此机会提醒小兔子不能擅自拿走别人的物品。
谁知道就这么巧,不久之后在一次小林和小兔子做值日生的时候,小林趁同学和老师都不在就怂恿小兔子“拿走”同班同学笔袋里的那支很好看又很贵的自动铅字笔,小兔子眼里充满了渴望,他真的很想要但是没有动手,这时小林拿起那支笔塞给了小兔子,小兔子好好看了一下这个笔,又想了一下还是放回去。
那天晚上小兔子和兔妈妈坦白了这件事的经过,希望妈妈可以帮他拿走这种“很想要”的感觉。兔妈妈明白小兔子心里的“两难”——我知道不可以,但是真的很想要。
他们讨论了很多,兔妈妈告诉小兔子:“这件事要报告老师的,但是你会不会很担心影响你和小林的好朋友关系呀?”很意外的是,小兔子说:“不会啊。”于是班主任老师通过小兔子了解到这件事后和小林好好地谈了一次,也做了家访,而正因为这次家访,小林这么调皮捣蛋的原因似乎也露出水面。
原来小林是奶奶带大的,奶奶非常宠爱和纵容小林以至于无视甚至反对小林妈妈对其管教,每次妈妈想要对小林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训斥时,他总得到奶奶的庇护,耍个鬼脸就可以“逃罪”。
而通过这次的“怂恿”事件,以及过往小林在班级里做过的大大小小的负面事件,小林奶奶和小林妈妈意识到了原本“放纵教育”、“宠爱有加”已经严重影响小林,奶奶终于肯放手让小林妈妈对小林的不良行为有了更多规范教育,当然这次就不是训斥,而是多了更多的关爱和倾听。
之后,小林妈妈经常接送和照顾小林,小林因为妈妈的“回归”变得没那么脾气暴躁,经过了一年级到二年级的相处,除了小兔子之外很多同学都觉得:小林变成好孩子了 !他不怎么说脏话了,也不会偷东西了。
孩子不是天生“坏”
所以很多时候,作为家长,我们可能不要太快地对这个“坏”孩子下负面判断并认定他不会转变。孩子是处在发展中的,只要学校教育这方面老师不放弃,以及家庭教育方面家长有足够意识去认清问题和配合支持,坏孩子也是会变好孩子的。
其实面对“自己家孩子与坏孩子交朋友”这个问题,当然不是家长严厉一句“不行!不可以和他玩!”或者苦口婆心哄孩子离开那个“坏孩子”就可以了,重点是趁机对自己孩子进行教育,教导他们怎么分辨坏行为、坏心思以及面对朋友的怂恿时自己怎样可以冷静思考,比如情境演绎、故事角色模拟等等。
坏朋友防不胜防,重点是培养孩子的分辨能力
坏朋友是不可能不存在的,无论是生活社区里还是学校里,家长不可能把孩子永远放在一个“安全无污染”的“无菌室”,所以,对自己家孩子从小就注意培养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及懂得冷静思考才是正路。
在是非面前,孩子可能还不会分辨或者即使会分辨但是孩子的能力有限,这时候是需要父母去干预的,比如家长和老师之间、家长和家长之间多方面沟通情况,而不是简单地对“坏孩子”说“不准。不可以。”
上面讨论到的情况主要是指孩子幼儿园和小学阶段,而孩子到了小学高年级开始他们交际中心会从父母、老师转移到同伴身上,如果这时家长叫孩子不要和哪个朋友来往,或者这时才教他们分辨“好坏”,孩子们很可能就听不进去了。
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形成自我意识、自我认同、自我评价的来源主要是家长和老师。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到中学青春期,影响孩子自我认同的主要来源就慢慢变成了同伴群体,因此最好在青春期前帮助孩子培养对同伴群体的辨别能力。万一到了青春期孩子交上“坏朋友”,家长才教孩子鉴别同伴群体,才教孩子脱离他们,这时的教育效果可能不太好,因为青春期的孩子很可能在这种情况下认同同伴而反叛父母。
分辨坏朋友,要从娃娃抓起。教育孩子本来就不是一个简简单单、轻轻松松的事情,养孩子不宜“多快好省”,孩子出现问题很多时候不能只追求见效快,而是真正地培养和发展他们的一些能力。
作者:唐诗、花甲、瓶子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或支持其观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欢迎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
湘雅医学院博士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督导师
(注册号:D-06-060)、治疗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
广东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常委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委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
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创立人、总督导师
孟宪璋心理诊所创立人
暨南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秘书长
广东省儿科学及青少年健康管理专委会委员
中欧精神分析联盟基本精神分析概念研讨项目临床讨论教师
2024-11-22
2024-11-20
2024-11-15
2024-11-10
2024-11-07
2024-11-04
2024-11-04
2024-10-30
拨打电话
在线预约
专人一对一沟通
选择适合的咨询师
预约咨询时间
面对面咨询
获得咨询帮助
付咨询费
约定后续咨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