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020-85611467 / 18138720115(预约微信同号) 3118835731@qq.com
摘要:抑郁症孩子的父母,就跟其他疾病孩子的父母一样,应当得到帮助,而非被指责。
网络热门问题
我家女儿十五岁,高一,除了学习成绩好点,身体很差,一身都是病。她每次一生病我就骂她,其实就是为了让她平时多锻炼。
我觉得抑郁症就是没有意志力的人才会得的病,她干什么都没有毅力,就是矫情,我告诉她你要再不好起来我们这个家都要完了,钱也花了很多我的压力也很大啊,她为什么就不体谅我,赶快好起来呢?
许多网友抨击这位父亲不理解孩子的痛苦、不负责任。鉴于题主说“以上是我父亲的问题,用我的账号提问”,所以我们并不知道这些话是否父亲本人原话。与其去谴责父亲,我更愿意帮助大家看到了这位父亲的困难:他很难接受自己的孩子有抑郁症,他也不知道要怎么应对这个状况。
其实,一旦孩子有心理疾病,父母所面对的不仅仅是疾病本身,还要去面对自己有一个 “不正常”的家人所带来的到羞耻感。他们希望以“正确的方式”做出反应,而又不知道“正确的方式”是什么。在此,我们愿意帮助父母了解一些必备的知识,和应对的技巧:
一、孩子只是生病了,这是父母和孩子都无法控制的事情
一个人得了抑郁症,就像其他人得了糖尿病或者高血压以及其他疾病一样,他/她就只是生病了。这是他/她无法控制的事情。因为抑郁症的病因很复杂,是生物、心理和社会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一个人会得抑郁症,跟他/她的意志力、毅力、性格内外向……都没有关系。同样,这也不是父母能控制的事情。抑郁症孩子的父母,就跟其他疾病孩子的父母一样,应当得到帮助,而非被指责。
二、父母会对孩子得抑郁症很生气,是因为父母太焦虑了
尽管当代社会对抑郁症有越来越多的理解,但是仍然存在许多对抑郁症的的偏见和“污名化”。所以,一旦孩子被诊断为抑郁症,父母会产生各种强烈的感受,例如:
1. 羞耻:觉得自家孩子抑郁症是一件丢脸的事情,会被别人耻笑和看不起;
2. 内疚:觉得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才会害得孩子得抑郁症;
3. 担忧:害怕孩子的一生就毁了,担心孩子以后被贴上“精神不正常”的标签。
4. 无助: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快点好起来。
得知孩子的诊断结果,父母可能既震惊又困惑,既担忧又无助,他们的心中充满了种种焦虑,导致他们无法思考,导致他们互相指责,甚至于指责生病的孩子。这些行动都是因为他们承受不了自己心中的焦虑,他们想要否认和逃避。所以他们宁可相信孩子是意志力不够或者矫情,宁可相信孩子只要想开就能自己好起来。
问题是羞耻和内疚等感受会阻碍父母得到正确的帮助,会限制父母为孩子和自己寻求帮助的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需要先停下来,看看自己现在内心感受是什么。或许您需要给自己一点时间来缓一缓,或许你需要先照顾好自己。因为处理一个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困难的。如果您没有过度的压力和疲惫,您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或许您和伴侣之间也需要互相照顾,因为你们需要互相支持,共度难关。
三.父母能够给予孩子的帮助
1.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帮助孩子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您真的想帮助抑郁症的孩子,但您必须意识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只有您的帮助,是不够的。孩子的康复,无法只靠您一个人的帮助。您需要替他们预约并陪同他们去看医生,鼓励他们接受专业的治疗。
请您牢记: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是对抑郁症最有效的治疗方式。
2.另一个重要的事情是给予情感支持。
例如理解,耐心,关注和鼓励。认真对待他/她,和他/她谈话并仔细倾听。让你的孩子知道你了解他/她的挣扎,想要帮助他/她。在倾听他们说话时,注意要认可他/她的感受,但是不要加以评判。告诉他/她事情会好转,你们可以一起找到适合孩子的治疗。
有时,孩子会因为你注意到他们的病症而松了口气。有时,他们会表示不想谈,但现在他们知道自己不是不是孤独的,改天再谈也无妨。
3.和你的孩子谈论自杀。
问问孩子是否有过自杀的想法,是否有一个正在考虑的自杀计划。以一种客观的方式问这些问题,能让你的孩子打开了一扇门,让他们有机会告诉你一些他们原本不想告诉你的事情。如果孩子真的有自杀的念头,重要的是把孩子和自杀工具隔离开来。例如,把有毒药品和刀具锁起来,在高楼的阳台窗台装上护栏。
父母往往会担心,和孩子谈论自杀的话题“反倒会把这个念头植入到他们的脑子里”。请放心,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表明:回答有关自杀的问题,并不会诱使青少年考虑自杀,也不会给他们造成高度的心理痛苦。如果对自杀的话题避而不谈,反倒会让孩子独自一个人去面对痛苦的挣扎。
4.要有耐心。
抑郁症的康复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孩子可能会反复发作,可能会尝试克服抑郁症但是一直失败。因为抑郁症会损害病人改变的动力。缺乏改变的动力,抑郁症就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治愈。因此,对孩子要有耐心,对治愈的过程要有耐心。请留出时间让治疗起作用。
照顾一个抑郁症的孩子,就像跑马拉松一样,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任务。所以父母也需要支持。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更多的父母,去理解孩子,也理解自己。
延展阅读:
作者:唐诗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或支持其观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欢迎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
湘雅医学院博士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督导师
(注册号:D-06-060)、治疗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
广东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常委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委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
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创立人、总督导师
孟宪璋心理诊所创立人
暨南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秘书长
广东省儿科学及青少年健康管理专委会委员
中欧精神分析联盟基本精神分析概念研讨项目临床讨论教师
2024-11-24
2024-11-22
2024-11-20
2024-11-15
2024-11-10
2024-11-07
2024-11-04
2024-11-04
拨打电话
在线预约
专人一对一沟通
选择适合的咨询师
预约咨询时间
面对面咨询
获得咨询帮助
付咨询费
约定后续咨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