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天河

热线:020-85611467 / 18138720115(预约微信同号) 3118835731@qq.com

心理科普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咨询项目 > 心理科普 > 永失所爱的哀伤,没有固定的阶段,也没有明确的截止时间

永失所爱的哀伤,没有固定的阶段,也没有明确的截止时间

更新时间:2020-03-23
归属栏目:心理科普
浏览次数:7847


一、哀伤是什么?

哀伤Grief)是面对丧失所感到的强烈痛苦。哀伤是深刻的情感,因为它是我们对痛失所爱的反应。哀伤也是一个包含了许多情感的过程,例如悲伤(sadness)、愤怒、悔恨、内疚,无助……


导致哀伤的丧失,包括了失去亲人,失去婚姻,失去心爱的宠物,失去赖以谋生的工作,失去家园……


二、哀伤要经过几个阶段?

广为人知的5阶段理论认为:哀伤要经过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沮丧、接受这5个阶段。但是很少人知道,这个5阶段理论原本就是库伯勒-罗斯(Kubler-Ross)用于描述癌症病人面对自己的死亡时的心理历程,而非解释哀伤的过程。她在后期的一本著作中感叹说:这些阶段被大大误解了,并指出并非每个人都会经历过所有阶段,也不是每个人都按照相同的顺序来经历这些阶段


许多学者反对阶段论。现有的研究也表明,哀伤是一种高度个性化并且复杂的情感过程人们不会以固定的、可预测的方式感受哀伤。有些痛苦的人可能会经历这5个阶段,但许多人却没有。他们可能会跳过某些阶段,会重复某些阶段,甚至会体验到这5个阶段没有捕捉到的情绪。


在现实中,哀伤的过程看起来不太像一列整齐的楼梯,而更像是情绪的过山车。事实上,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阶段理论能够完全解释人们是如何应对丧失的。每个人面对丧失的痛苦各不相同,所以重要的是不要勉强自己去符合别人对哀伤的看法。


三、哀伤会持续多久?

每个人的哀伤,都有自己的时间表。有些人会比较容易恢复,也有些人会经历长时间的哀伤,所以哀伤并没有固定的截止日期。丧失的方式以及个人的境遇,都会影响到哀伤持续的时间。


处于哀伤中的人,真的很难想象自己的痛苦会有尽头。但是人类的心灵自有其韧性和康复力。或许时光不一定能抚平所有的伤痕,或许我们的生活也无法恢复到和从前一样,但是我们终将继续前行。


四、怎么应对哀伤?

我们能够采取措施帮助自己应对哀伤。与了解并尊重我们感觉的人交谈,例如家人亲友,以及可以信任的人,这是应对哀伤的一种有效方法。尽管我们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感觉很痛苦,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会变得不那么强烈。


尝试通过运动、健康饮食和充足睡眠照顾好自己身体允许自己去感受悲伤、愤怒等一切感觉,允许自己在难过的时候哭泣,也允许自己麻木毫无感觉。


经历哀伤的过程,并从失落中恢复过来,并不意味着忘记失去的所爱之人。我们可能仍会在心里保持与逝者的情感联系,但也可以想象没有TA的生活。我们能够重新融入日常生活,并与他人重新建立联系。


五、为什么有些哀伤绵绵无绝期?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失去所爱之人的6个月内,强烈的哀伤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减轻。但是许多因素可能会破坏正常的哀伤过程,从而增加发生复杂性/创伤性悲痛的风险。


例如,在新冠病毒疫情下,丧亲者还得继续与病毒作战,正常的哀伤过程会因此被延迟、延长或变得复杂。而且,在灾难中,失去所爱之人的哀伤,可能同时伴随着失去生计和财产的哀伤,以及缺少社群安全感的恐惧和忧虑。


复杂性/创伤性哀伤,会在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里始终无法减轻,甚至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更加强烈。如果哀伤者有以下症状中的任何一种,则可能需要寻求心理治疗的帮助才能继续前进。


复杂性/创伤性哀伤的一些症状:

• 对死亡或丧失深感愤怒

• 除了逝者之外,什么都想不了

• 一点也不想看见逝者的遗物

• 做噩梦或产生侵入性思维(intrusive thoughts

• 只能感受到深深的孤独和对逝者的思念

• 不信任他人

• 感到无法维持正常活动或履行职责

• 感到生活苦涩,嫉妒其他不受哀伤影响的人

• 无法享受生活,或者只能活在回忆之中


哀伤是我们人类面对丧失的正常反应,因为在失去所爱的时候,我们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思考以下问题:

l  失去了所爱之人,我是谁?

l  我所爱之人希望我有什么感觉?

l  我怎样才能最好地纪念TA


而哀伤的过程,让我们有机会去思考和回答这些问题,并让我们最终能够把所爱之人铭刻在心。

这就是哀伤的价值



作者:唐诗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或支持其观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欢迎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


推荐咨询师更多+

孟宪璋 - 伊理雅通总督导师

湘雅医学院博士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督导师
(注册号:D-06-060)、治疗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
广东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常委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委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
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创立人、总督导师
孟宪璋心理诊所创立人

唐迎婵 - 伊理雅通首席咨询师

暨南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秘书长
广东省儿科学及青少年健康管理专委会委员
中欧精神分析联盟基本精神分析概念研讨项目临床讨论教师

  • 拨打电话
    在线预约

  • 专人一对一沟通

  • 选择适合的咨询师

  • 预约咨询时间

  • 面对面咨询
    获得咨询帮助

  • 付咨询费
    约定后续咨询时间

广州伊理雅通健康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0-85611467或18138720115
微信客服:gzylyt2002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潭村路348号马赛国际商务中心1701室

版权所有 © 广州伊理雅通健康咨询有限公司粤ICP备14091630号      技术支持:爱搜客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