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020-85611467 / 18138720115(预约微信同号) 3118835731@qq.com
摘要:真的有93%的交流是非语言交流吗?
人们常说,在人际沟通中,超过93%的交流是非语言的。考虑到我们在遣词造句上所付出的努力(即我们的口头交流),这个统计数字真的准确吗?
01
让我们先回顾一下这个被广泛引用的研究结果的历史。虽然很少有人知道它的起源,但它来自于Mehrabian和Wiener在1967年进行的一项研究。在他们的实验中,研究人员以中性、消极或积极的语气给被试读一系列单词(如“亲爱的”、“甜蜜的”、“真的”、“野蛮的”和“走开”),并给被试呈现各种与词义一致或不一致的面部表情的照片。
他们要求被试基于所听到的单词声音以及从照片上看到的表情,来判断单词所表达的意思。他们发现,只有7%的判断是基于单词实际意义,38%的判断是基于语气,55%的判断是基于面部表情(即总共有93%的非语言判断)。考虑到这项研究的方法,难怪被试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这些词的词义,而密切关注非语言线索(因为他们知道这些词是有其他意义的)。
02
这是否意味着非语言交流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呢?答案在于:我们感觉别人所说的话语,与他们的意图是否一致。
该研究的合著者Albert Mehrabian后来写道:“当口语表达的态度,和姿势表达的态度之间存在不一致时,姿势成分应该在推断总体态度时起主导作用。”换句话说,当一个人说的话语与他们的非语言信号一致时,我们很可能会把注意力完全放在这些话上。只有在怀疑别人的话语与其非语言信号不一致的情况下,我们才会“倾听”非语言交流。
03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沟通,避免误解呢?答案是:在你的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之间建立一致性。如果你说你感到悲伤,请确保你的面部表情与你所说的话一致。如果你说你快乐,请让你的语调和身体语言也表达出快乐。你的口头语言与身体语言越一致,你得到的信任就会越多,你精心选择的词语就会越重要。
References
Mehrabian, A., & Wiener, M. (1967). Decoding of inconsistent communica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1), 109–114.
(注:本文有对原文进行增删。)
作者:Tania Luna
翻译:唐诗
来源:Psychology Today《The Body Language Myth》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或支持其观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欢迎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
湘雅医学院博士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督导师
(注册号:D-06-060)、治疗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
广东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常委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委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
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创立人、总督导师
孟宪璋心理诊所创立人
暨南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秘书长
广东省儿科学及青少年健康管理专委会委员
中欧精神分析联盟基本精神分析概念研讨项目临床讨论教师
2024-11-22
2024-11-20
2024-11-15
2024-11-10
2024-11-07
2024-11-04
2024-11-04
2024-10-30
拨打电话
在线预约
专人一对一沟通
选择适合的咨询师
预约咨询时间
面对面咨询
获得咨询帮助
付咨询费
约定后续咨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