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020-85611467 / 18138720115(预约微信同号) 3118835731@qq.com
一、为什么买:消费社会中,我们用买买买来定义自己的身份
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一个基本问题是:“我是谁?”在心理学上,这属于“身份认同(Identity)”的问题,我们通过身份认同把自己与他人区分开。通常我们对自己身份的回答很复杂,包括了政治观点、道德态度、宗教信仰以及人际关系。身份认同还会涉及个人身体特征(例如身高,种族)和所属的社会经济阶层。
自古以来,我们人类一旦满足了基本需要之后,就倾向于花越来越多的钱向其他人展示自己的财富,炫耀自己的社会经济地位,发出“我很有钱”的信号,以此吸引异性,就像雄孔雀开屏一样。所以,20世纪的经济学家Thorstein Veblen创造了“炫耀性消费( conspicuous consumption)”和“歧视性对比(invidious comparison)”这两个术语,指出个体使用奢侈品来炫耀自己的社会地位,让自己与财富水平较低的阶层区别开来。
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的国家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而积累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从物质匮乏的生产社会进入了后现代的消费社会。创造永不满足的消费者需求已成为推动消费社会经济不断增长的必要条件。而我们定义自己身份的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方面,是随着国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普通人也倾向于效仿富裕家庭的消费方式,以此满足 “我是谁”“我属于哪个社会群体”的自然心理需要。另一方面,消费社会也提供了能够表达我们个人本质的产品。各类广告和品牌以巧妙的方式或明或暗地宣传:如果你拥有这个物品,你就是成功人士、优雅女性……它们传达了一种地位,财富和排他性的感觉,诱使我们做出关于购买者的角色快速推论(如成功,高贵等),以此操纵我们的欲望,使我们相信买了某些奢侈品就能提升自己的社会阶层。电商更是通过团购、打折等方式,创造了“双十一”等购物狂欢节,诱使我们购买了很多实际上并不需要的物品。
所以,在消费社会中,我们的身份认同体现在“消费者部落主义”中,我们根据自己的消费层次而把自己划入不同的群体,例如“精致的猪猪女孩”、 “饭圈女孩”、“肥宅快乐族”等群体就是现在年轻人自行划分的消费分层。而各类商业品牌通过社会经济阶层、性别、年龄等来识别我们。个人在消费方面的购买力和品味成为人们身份认同的主要决定因素。
二、为什么是年轻人:青春期被延长到了成年期
青春期是个人身份认同的形成时期。通过社会交往和社会比较,我们会发现我们属于哪个群体,我们的榜样是谁,我们的愿望是什么。所以青少年不断地监控别人对他们的看法以及他们希望别人如何看待他们。
在现在这个时代,消费社会让个体可以通过他们所购买的东西部分地构建他们的身份,而发达的自媒体让个体的自我展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我们在微信朋友圈发布的照片,我们在抖音快手发布的短视频,都在构建并展示“我是谁”“我属于哪个阶层”。在各种社交媒体展示自我所获得的虚荣心满足,加上消费主义带来的轻松愉悦,有效地把年轻人的青春期延长到了成年期。
在另一方面,年轻人也处于求偶时期,购买别人明显可见的消费品,其实也是在发出一种代价高昂的信号,他们在传达这样的信息:“我足够优秀,跟我在一起能得到良好的资源,因此应该选择我作为伴侣。”
三、买到的快乐有多“快”:稍纵即逝
购买东西可以让我们在短时间内开心,但是这种开心持续不了多久。我们会迅速适应所获得的东西,并将其视为理所当然。甚至,今天让你开心的新潮物品,明天就会变成索然无味的鸡肋。为了再次得到快乐,需要购买更多的东西。而买更多的东西会刷爆信用卡和花呗,导致背上沉重的债务。然后我们会发现:花明天的钱,买今天的快乐,结果很可能并没有增加我们的幸福感,反而让我们变得更焦虑。
尤其是在2020年的疫情之下,疾病、失业、经济衰退,都提醒了我们: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也让我们了解到,我们不需要的东西比我们想象的要多。
或许,我们可以去追求能带来更深层次的满足,同时经济上也更可持续的生活。例如,心理学家发现,帮助别人能创造幸福感,并产生正反馈循环,导致更多的利他行为。神经科学家也发现,帮助他人会使大脑活动产生快乐的感觉。
如果我们能专注于这些能使我们获得最大满足的事情,考虑我们真正关心的事情,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会帮助别人,去过上有意义的生活,并以此来获得我们的身份认同,那么我们就不需要靠消费来构建自己的身份认同了。
如果我们能对已经拥有的东西感到满足,如果我们能在工作家庭和人际关系中找到持久的幸福,那么我们就是地球上最富有的人。
延展阅读(点击下面标题,阅读更多文章):
《如果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停用一个月,你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作者:唐诗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或支持其观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欢迎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
湘雅医学院博士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督导师
(注册号:D-06-060)、治疗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
广东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常委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委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
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创立人、总督导师
孟宪璋心理诊所创立人
暨南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秘书长
广东省儿科学及青少年健康管理专委会委员
中欧精神分析联盟基本精神分析概念研讨项目临床讨论教师
2025-01-05
2025-01-05
2025-01-05
2024-12-24
2024-12-19
2024-12-15
2024-12-12
2024-12-06
拨打电话
在线预约
专人一对一沟通
选择适合的咨询师
预约咨询时间
面对面咨询
获得咨询帮助
付咨询费
约定后续咨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