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天河

热线:020-85611467 / 18138720115(预约微信同号) 3118835731@qq.com

人格问题咨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咨询项目 > 人格问题咨询 > 临床谈 | 羞愧感到底从何而来?

临床谈 | 羞愧感到底从何而来?

更新时间:2017-11-05
归属栏目:人格问题咨询
浏览次数:6202

当我们说到施虐与被虐时,许多人会把羞愧感和虐待的影响内化,坚持认为他们现在的感觉、思维和记忆是不应该有的,或者是他们自己本身的错。遗憾的是,当今社会使得人们对受害者的一些麻木不仁的攻击和评判非常容易。


受害者被认为是脆弱无能的,如果他们在心智能够更强大点、情感更坚强点、或者采取更明智的行动,他们就不会受到伤害了。或者,他们被认为是被欺骗或只是反应过度,是受害者自己心理不够健康,而非他们遭受的虐待有多惨。这两种观点进一步加强了受害者对自己的看法——他们错了,都是因为自己才会遭受虐待——这显然是羞愧感的标志。



1.对传统观念中羞愧和虐待的不同理解


例如,大多数人认为虐待就是强一点的人伤害弱一点的人,弱者被强者攻击受到伤害;处理攻击和伤害本身往往不那么困难,因为这个人可能真的受伤了,需要去医院。尽管如此,从心理上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大问题。这个人走到一个像我这样的治疗师面前说,“有人伤害了我,我们能谈谈吗?”


这就是为什么我的模式与传统观点和使问题复杂的观点不同。假设我打你,你说,“嘿,很痛”,我说,“我不认为那会很痛。你是不是有毛病?”当我打你的时候,另一个人出现了,他也和你说:“别这样,你自己先惹他的,你太敏感了,可能你不该对大卫说这些话”,然后现在我否认打你的事实、拒绝或责备你。


另一个人和我亲眼目睹了这场袭击事件;当你来找我做治疗,你不是说:“嘿,我受伤了,”你反而会说,“我为什么这么敏感?为什么我要激怒别人?我怎么了?”


这是一个重要的羞愧感问题,也造成了一个更复杂的心理问题:现在你内心中的一部分也存在一个证人,他和最初羞辱你的外部证人相认同。这是因为没有人告诉你问题并不是你造成自己受伤害的。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当我谈及羞愧感和虐待时会用到的比喻。 


比方说,你给我看了你的手上的刀痕,我不是说,“哦,看起来你割伤了自己。让我们把它缝起来,缠上绷带,给你一些止痛药吃”,而是说,“那里什么都没有。你没有出血。你不该把你的手伸过去。”现在,我正在用一种忽视、否定和责备的信仰体系来掩饰让你羞愧感的伤害,那么你来找我,不是说:“我伤了我的手。帮帮我,医生”,而是说:“我为什么把手放在错误的地方”?这个信念系统是很难被破坏的,因为目击者看到你受虐之后的最初反应让你感到羞愧。如果这是你在这些情况下得到的唯一回应,那么你很难对自己有一个更加有爱的评价。



2.我们怎样才能从羞愧中痊愈?


如果你受到了在场证人的伤害和羞辱,这需要在场的其他人,才能够帮助你获得疗愈。对我来说,这意味着我必须:


(1)不要忽视你,即使别人和你说这不是什么大事。如果你表现得经历了一件大事,那么我接受这对你来说是件大事。我也会深深地相信你;


(2)不否认或者攻击虐待和创伤对你带来的感觉、痛苦和伤害。


(3)不问是你做什么了才导致这个问题。我必须作为一个治愈的存在,而不是一个羞辱的证人。我会以一种不带羞辱的方式来看待你。我是一个治愈的证人,或者是一个有爱心的证人,深信你并支持你的反应,甚至鼓励你承认自己的感觉,并不时地表达出来,比如,“哦,这件事真的很伤人。我对此很愤怒。”对你的情况建立那些恰当的感觉会让你内心的证人说:“我真的发生了一些事情。没有什么是错的。的确有人伤害了我。”



3.羞耻与每个人的疗愈有关吗?


大多数人都有一定的羞愧感。我在自己的病人中见证了这一点,他们经常以羞愧的态度来问我各种各样关于羞愧感的问题:“我有病,你能帮帮我吗?为什么我要在人际关系中做这种事情?为什么我要用这种不好的东西?请阻止我这样做,帮帮我吧。为什么我那么敏感?为什么我会生气?为什么我会沮丧消沉?”


也有许多人说:“我去过医院挂号,我试过针灸,我还去找过两个治疗师,但是仍旧找不出我出了什么差错。”很显然他们惊慌不安,感到羞愧,认定自己身上哪里出问题了。这种特有的态度则成为心理治愈过程中咨询师必须要面对的一部分。


如果是我,我会通过询问来加强他们的羞愧感:“你在想什么?”或者“这对你有什么帮助?”这些问题表明,问题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他们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他们的想法是错误的,而不是他们实际经验的结果。我们可以帮助一个拥有所有这些感觉的人,但不是通过寻找问题,“你怎么了?”而是第一次有人肯定和支持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感觉、想法、反应和记忆——通过以一种治愈的方式重新见证他们的经历。”


当人们遇到挑战和创伤时,当我们更有同理心去对待,不仅是敞开心扉更好地理解他人,与他们建立更健康的关系,我们也会对自己接受同样的同情和理解;然后我们为一个社会的成长做出贡献,它使我们确认和拥抱真实经历和感受得到新的规范。



翻译:郑子玲

校对:唐诗

来源:Psychology Today

【欢迎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




推荐咨询师更多+

孟宪璋 - 伊理雅通总督导师

湘雅医学院博士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督导师
(注册号:D-06-060)、治疗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
广东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常委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委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
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创立人、总督导师
孟宪璋心理诊所创立人

唐迎婵 - 伊理雅通首席咨询师

暨南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秘书长
广东省儿科学及青少年健康管理专委会委员
中欧精神分析联盟基本精神分析概念研讨项目临床讨论教师

  • 拨打电话
    在线预约

  • 专人一对一沟通

  • 选择适合的咨询师

  • 预约咨询时间

  • 面对面咨询
    获得咨询帮助

  • 付咨询费
    约定后续咨询时间

广州伊理雅通健康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0-85611467或18138720115
微信客服:gzylyt2002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潭村路348号马赛国际商务中心1701室

版权所有 © 广州伊理雅通健康咨询有限公司粤ICP备14091630号      技术支持:爱搜客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