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020-85611467 / 18138720115(预约微信同号) 3118835731@qq.com
摘要:常州小学生缪同学在作文课后坠楼,陕西某小学女生在校内遭4名男生性侵……这种不幸还要发生几次,才能让家长们有所警惕?
不得不说,校园欺凌和虐待,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但惨剧仍然屡屡发生,实在令人痛心。身边有孩子的家长也和我倾诉过,很担心自己孩子在学校会受到来自老师同学的排挤和欺负。我相信,这个担忧也困扰着绝大部分的家长,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青春期的孩子,总是渴望着长大,渴望着独立,渴望着像成年人一样处理好身边的事。孩子需要极大的勇气,才能告诉家长,自己在学校被欺负、被虐待。一般情况下,孩子们会觉得,告诉父母自己被人欺负、虐待十分地没面子。因此,一旦孩子主动告诉父母这些,很可能说明孩子已经走投无路,自己尝试过很多办法但是均不奏效。
很难想象,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如何独自一人面临欺负和虐待。他可能尝试过躲避、无视、抗争等等。不管欺负和虐待是来自老师又或者是同学,这些人都擅长联合班上的同学孤立某人。而孩子的种种方式都将碰壁,寻求家长的帮助是他们最后的出路。
身为家长,此刻的心情既担忧又愤怒。而很多情况下,家长们并不能采取过激的行为,因此寻求帮助的过程将是困难的。作为父母,你非常希望能够保护自己的孩子,很多家长会选择给班主任、学校打电话,希望学校能够保护孩子的安全。这样做确实让家长本身的担忧和焦虑得以缓解,孩子的安全也似乎有了保障。但结果通常事与愿违,孩子很可能遭受跟残酷的欺负和虐待,绝望感也再次加深。
家长的解脱是短暂的
尽管教育局、学校三令五申,对同学之间及师生之间的校园欺凌和虐待“零容忍”,但很多有过这样经历的家长向我反馈:校园的欺凌虐待问题被负责保护孩子安全的成年人淡化。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一旦出现这样的问题,学校总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当家长们向学校、班主任反应这种问题时,通常会得到以下的说辞:
不可否认,很多的老师为教育事业,为祖国的下一代鞠躬尽瘁,在此我向这些老师表达崇高的敬意!话虽如此,也有一些教育工作者让孩子家长失望,他们对校园欺凌和虐待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默许这种情况的发生,实在辜负孩子和家长对教育工作者的信任。
那么为什么教育工作者们通常会淡化校园欺凌和虐待的事件呢?
缺乏认识
对欺凌和虐待的缺乏认识,让教育工作者们看不到他们的发生。很多时候,老师都非常关注教室里所发生的事情,但欺凌和虐待行为大多发生在食堂、操场、卫生间、走廊,甚至是网上。在这种情况下,当忧心忡忡的家长找到老师,老师们通常一无所知。
而人们普遍认为,欺凌和虐待就是围殴、抢夺。而事实上,很多的欺凌者擅长于人际关系,擅长在老师家长面前伪装自己,利用人际关系来攻击、伤害和羞辱他人。对此,被蒙蔽的老师们通常一无所知。
而就算教育工作者们对欺凌和虐待有所察觉,也很难采取有效的措施。因为不管是校园里师生之间或是同学之间的欺凌虐待,都涉及复杂的过程,很难有效的进行针对。
力不从心
虽然保护孩子的安全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但是现在的老师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每个班有那么多的孩子,让老师兼顾每个孩子的心理健康并不现实。但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有责任去共同创造一种对欺凌和虐待“零容忍”的文化,以此来保护孩子免受身心伤害。
如果孩子们受到无情的欺凌和虐待,又没有成年人进行干预,那么他们就很难在学业上取得成功。而让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成功,正是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所以说,教育工作者有责任解决校园欺凌和虐待的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们不能抱有“都是孩子”的念头而淡化问题。恃强凌弱不能被看作是童年时期可以容忍的态度和行为。一旦教育工作者持有这样的念头,他们就会辜负受伤害孩子的信任。
父母怎么帮助自己的孩子?
首先,父母必须对孩子勇敢的分享表示尊重和肯定。因为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在学校被欺凌虐待是一种痛苦、羞辱且难以启齿的经历。父母要对此表示充分的肯定和重视,告诉孩子,父母永远是他最坚强的后盾!
尽可能地寻求多方面的帮助
班主任、学校并不是唯一的渠道。当欺凌虐待行为不能在学校层面得到有效解决时,教育局、媒体、网络、甚至是警察,都会是有效的途径。父母们一定要争取尽可能多的帮助,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注意保护好孩子的隐私,以免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书面记录
对欺凌虐待事件的过程及与相关人员沟通时的细节进行记录是很重要的。因为记忆往往很短暂,其中的细节很容易被情绪扭曲。这也有助于家长和相关人员在情绪激动的时候保持一致,理智有效的处理问题。
最后,请父母们在孩子受到欺凌虐待时保持理智。你们的心情我能理解,但是过激行为并不能解决问题。也千万不要认为自己孤立无援,整个社会都将陪伴着你,关注校园欺凌和虐待事件,捍卫儿童青少年的安全!
作者:脑斧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或支持其观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欢迎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
湘雅医学院博士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督导师
(注册号:D-06-060)、治疗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
广东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常委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委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
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创立人、总督导师
孟宪璋心理诊所创立人
暨南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秘书长
广东省儿科学及青少年健康管理专委会委员
中欧精神分析联盟基本精神分析概念研讨项目临床讨论教师
2024-11-22
2024-11-20
2024-11-15
2024-11-10
2024-11-07
2024-11-04
2024-11-04
2024-10-30
拨打电话
在线预约
专人一对一沟通
选择适合的咨询师
预约咨询时间
面对面咨询
获得咨询帮助
付咨询费
约定后续咨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