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天河

热线:020-85611467 / 18138720115(预约微信同号) 3118835731@qq.com

心理咨询项目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咨询项目 > 网抑云|我的悲伤和抑郁,向谁诉说?

网抑云|我的悲伤和抑郁,向谁诉说?

更新时间:2020-08-06
归属栏目:心理咨询项目
浏览次数:7688


摘要:请带着善意,去看待他人,理解世界。

 


网抑云,网络流行语,指在网易云音乐App评论区中存在的抑郁情绪发言过多,甚至可能有人无病呻吟、故意卖惨来装文艺,或博同情。 

来源:百度百科

 


本来呢,我并未觉得网抑云这个说法有什么不妥,更多地将它当作一种调侃。但是一位有抑郁倾向的朋友告诉我:她觉得被这种说法冒犯了。我才真的意识到,这种言论似乎对抑郁的人群不太友好。

 

一般在“丧评论”的下面,总会有一些抨击的声音,我大概总结了一下,分为以下三类:

 

01 认为“丧评论”所抒发的抑郁情绪是评论者太年轻,没经历过大风大浪,闲得慌,无病呻吟的表现。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这种观点一般只会存在于老一辈的身上,他们所经历的年代物质匮乏,基本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也可能导致了他们对心理健康的不重视。但是在网抑云这个梗的背后,显然也有太多年轻人持有这样的观点。

 

抑郁情绪每个人都会经历,尤其是当我们遇到一些挫折的时候。大到分手、家人去世,小到和朋友吵架、女生生理期期间,在这些事件之后,我们总会有那么一段时间处于消沉的状态,而这时候的我们就是在经历抑郁情绪。

 

想想自己,在经历困难挫折时曾有的消沉和低落。那个时候的你,是否也希望有个人能站在你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体会你的感受,安慰安慰你?那个时候的你,又是否愿意听到别人说你太年轻,经不起打击,无病呻吟?

 

这种观点或许是缺乏共情能力的表现。看到他人处于消沉低落的状态,反而以高高在上、身为前辈的姿态,给他们贴上“无病呻吟“的标签,用训诫的口吻去批判、教育他们,这种做法真的合适吗?

 

02 认为“丧评论”的主人和自己印象中的抑郁症患者不一致,觉得他们在装病骗同情。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抑郁症患者都不爱说话,把烦心事都藏在心里,这实则是一种刻板印象。抑郁症也分轻中重度,不可否认,确实有一些抑郁症患者符合上述的特征。

 

但更多的抑郁症患者,渴望有人能帮他们走出抑郁的沼泽。在他们被抑郁情绪反复困扰的时候,也想有人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为他们打开一扇窗户,让他们也被阳光温暖。

 

我更愿意将抑郁症患者分享自己感受和经历的行为当作一种求助。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温暖、无条件支持自己的原生家庭,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愿意倾听、友善的朋友及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些“丧评论”的主人,可能只有借助网络这个带有匿名性的方式,才能分享自己的经历,才有希望找到一些共鸣。为什么我们要带着先入为主的恶意去猜测别人、中伤别人呢?

 

03 认为某些“丧评论”所描述的经历有bug,是在欺骗网友的同情。

 

不可否认,有些“丧评论”所描述的经历有bug。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在某首歌的下面,有“丧评论”描述了在该首歌曲发布的很多年前,就和前任一起听这首歌的经历。

 

这种bug的背后,不能排除某些人故意虚构经历来骗取他人的可能性,这种行为理应受到谴责。但事实上,这种bug的出现也可能是无意的,毕竟人脑不是电脑,记忆是会骗人的

 

但是我们很可能低估了日常生活中记忆偏差的普遍程度记忆报告受人们基于经验和知识所做的推理的影响。这也就是俗语所说的“人传话越传越多”的原理。当某件事情经过多次的转述之后很可能面目全非,我们身边很多的谣言就是这么形成的。

 

同时,记忆也是能够篡改甚至虚构的。简单来说,当两个类似的事件先后发生时,我们的记忆很可能会混淆两个事件中的细节。以“丧评论”的bug来举例,评论者有可能和多位前任一起听过歌,但他将所听的歌曲混淆了。

 

事实上,记忆的偏差在生活中十分的普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搜索记忆偏差实验进一步了解。

 

人难免出错,在我们不能确认其错误是否有意犯下的时候,是否可以少一些戾气,别以一种“抓住对方错误“的心态去批判、抨击他人呢?

 

真心希望能读到文章的各位,都善意一些。生活本就不易,互相之间多一些善意,多一些鼓励和支持或许能让这个世界更温柔一点

 


延展阅读:

怎么识别一个人是不是有抑郁症?以及抑郁的程度?


更多的时候我们是把悲伤和抑郁混淆了


 

 

作者:脑斧

编辑:唐诗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或支持其观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欢迎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

推荐咨询师更多+

孟宪璋 - 伊理雅通总督导师

湘雅医学院博士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督导师
(注册号:D-06-060)、治疗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
广东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常委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委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
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创立人、总督导师
孟宪璋心理诊所创立人

唐迎婵 - 伊理雅通首席咨询师

暨南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秘书长
广东省儿科学及青少年健康管理专委会委员
中欧精神分析联盟基本精神分析概念研讨项目临床讨论教师

  • 拨打电话
    在线预约

  • 专人一对一沟通

  • 选择适合的咨询师

  • 预约咨询时间

  • 面对面咨询
    获得咨询帮助

  • 付咨询费
    约定后续咨询时间

广州伊理雅通健康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0-85611467或18138720115
微信客服:gzylyt2002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潭村路348号马赛国际商务中心1701室

版权所有 © 广州伊理雅通健康咨询有限公司粤ICP备14091630号     

  • 出租网 深圳婦科醫院
  • 技术支持:爱搜客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