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天河

热线:020-85611467 / 18138720115(预约微信同号) 3118835731@qq.com

恋爱婚姻问题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咨询项目 > 恋爱婚姻问题 > 你追,我逃——都消磨着彼此的爱

你追,我逃——都消磨着彼此的爱

更新时间:2019-04-24
归属栏目:恋爱婚姻问题
浏览次数:6601

你是否发现自己想时刻粘着你的伴侣,喜欢你可以感觉和他更亲密些,即使你们俩已经很亲密了?

或者,你是否好几次都幻想着能从一段关系中暂时抽身,希望可以一个人待一段时间呢?

 

在绝大多数关系中,总是有一方希望更多亲密,而另一方则更需要个人空间。如果你也处在这样的感情里,那这里有一个有趣的问题值得思考。你是上述的哪一方?你希望和伴侣再更亲密些吗?或者,你是否觉得另一半太黏,让你有点喘不过气来了呢?

 

如果你是渴望更亲密的一方,你该怎么做呢?或者如果你想要更多的私人空间,要怎么对另一半说?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你试过的方法,好使不?

 

绝大多数情侣或夫妻都经历过情感主导权的“拉锯战”,战果往往是两人之间产生的一定距离。我这里说的距离可不是像个体的独立自主这类的好词,而是指横亘两人的障碍,是致使感情双方(不管是希望更多亲密还是更多个人空间的一方)都不满意和不舒服的围墙。

 

感情中往往有一方希望更多的爱和亲密感,Les Greenberg博士把这一类人称为“追逐者”,而另一类则称为“疏远者”。

 

我们绝大部分人会在一段关系里属于其中一类,也有不少人是同属两种类型的。“疏远者”会较容易感觉自己受到干扰,他们常常会产生很大让人望而却步的想法:“啊啊啊他太粘人了!两人关系发展太快了吧!!”、“她向我索取的太多了,让人窒息了要。”

 

而另一类更容易感觉没有安全感、需要更多的则经常会在内心产生这样的想法,“为什么他不乐意花点时间陪我?是不是不在乎我?是不是不爱我?”“要怎么样才能让她爱我多一些?不行我得想办法让她眼里只有我。”

 

于是乎,就逼得更紧一些了。这样一来一往,一个觉得不够,一个觉得太多,两人慢慢就会产生距离和隔阂了。

 

这一“追逐——疏远”动态模型可能会导致感情中的不对等。从克制感情、回避亲密或控制伴侣能多靠近他们这方面来说,疏远者往往在感情里拥有更多的主导权。这会让他们的另一半感觉沮丧和难过,让他们变得愈发焦虑、不安、失落、粘人,或索取得越来越多。然后,双方进入一种不断激化对方行为的恶性循环之中,一方追得更紧,一方逃得更快,最终感情往往悲剧收场。

 

人们陷入这种你追我赶的模式,与他们最初的亲密关系形成模式有关。我们在婴儿时形成的依恋模式影响我们对婚姻和感情的期待和看法。

 

例如如果我们由非常不稳定的父母抚养长大,他们有时可以满足我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但更多的时候情绪极其不稳定,一会和蔼可亲,一会冷漠以待,一会咆哮跳脚。我们可能会感觉不稳定,没有安全感,必须要不断做些什么才能获得父母的注意力和关怀,形成焦虑依恋类型。这种类型的孩子长大后在亲密关系中会感觉“喂不饱”,没有安全感,必须时刻粘着对方。这种不安全感在行为上会表现为占有欲、控制欲、嫉妒心很强,对自己不自信等。通常这些行为的初衷都只是希望获得对方关注,让对方更爱自己一些,但往往是将对方推得更远。

 

又比如我们在冷漠、忙碌、极少时间陪我们的父母身边长大,我们可能会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小小的我们变得独立,变现得好像不需要从他人那获得任何东西一样,内心还可能会瞧不起那些依赖别人的人。这种回避依恋类型会延续到成人,逐步发展成拒绝疏远的模式。在一段感情中,我们可能会倾向于与伴侣保持一定的距离,拒绝付出情感和爱;我们很多时候会寻找借口不和伴侣待在一起,表现出“伪独立”的样子。我们的精力可能会过于集中在自己身上,只顾着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忽略了伴侣。我们的另一半会觉得我们“不可接近”,他们很容易感觉沮丧、挫败和失望。

 

不难看出,小时候形成的依恋模式对长大后亲密关系的相处模式和对亲密感的舒适度有着深刻的影响。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恐惧和防御机制都在不断发展,虽然有时候我们会有点沮丧,但这些防御让我们感觉“安全”,让我们得以逃避了“被抛弃”的恐惧感和焦虑。

 

无论我们属于追逐还是疏远的一方,感情中的双方都喜欢指责对方。“她一直推开我,她不关心我。”“他放了太多精力在我身上了,我受不来他的抱怨。”等等等等。其实,为何不停止责怪我们的另一半,转而责怪这个“追逐——疏远”的怪圈呢?不管是咆哮、逃避、还是克制、干涉,很多时候我们经常用“自以为”能解决问题的方法行动,殊不知这反而造成了恶性循环。

 

如果想停止这个循环,首先我们应该问问自己,如何改变我们自己的行为。

 

我们可以和另一半坦诚不公地讨论这个“追逐——疏远”的循环,不带指责。我们可以开始注意这个圈儿是如何开始转起来的。

○ 在另一半做出我不喜欢的行为之前,我做了什么?

○我是否喋喋不休地抱怨而不是直接表达我真正想要的?

○我的语气是否听起来尖锐又刺耳?我是否躲开和她的肢体接触,又克制自己情感了?

○我是不是因为没有安全感,又去控制对方了?

○我是否又拒绝了和对方一起活动的要求了?

如果我们对彼此保持好奇心和不带着防备的心理,我们就能慢慢看清楚这段关系的运作模式,并根据这个模式调整自身的行为。

 

有的时候,我们内心的小人儿总会带着长矛和批判蹦出来,阴恻恻地告诉我们能解决问题的做法,比如“你就应该别理他,这样他才能消停会。”“打一个,再打一个电话给她,你才打了8个,不够多。”,而这些想法正是导致圈圈继续转下去的错误之举。

 

要打破这些会给感情产生隔阂的“你来我往”“你追我赶”的行为和念头,第一步是停止我们自己那半个圈儿。

比如,如果我们是追逐的那一方,那我们可以试着停止不断所求的行为(不断安排约会、索取承诺、喋喋不休和时刻查岗等)。一旦停止这些行为,你会发现对方找我们的频率反而还比以前高了,他们更乐意和我们待在一起,也感觉更舒服。

 

如果你是推开别人的一方,那可以说试着去“亲近”我们的另一半(比如腾点时间出来,表达爱意,表达你对她的感受和想法都很感兴趣等)。随着你表达得越来越多,你的另一半会变得更有安全感、更放松,也不会再像以前那么粘着你,和控制你。当你想自己独处的时候,我们要温和地耐心地告诉对方,声音不要拔高,也不要太冷漠。告诉对方,你现在想自己待一会,很快你就会回到对方身边。

 

要打破自己一贯的模式一开始总是会很难,也许会让你感觉不舒服。但是随着你开始改变,你们的圈子也会随之改变,不但你们的感情会更加深厚,你们也会变得更加紧密和稳定。

  

 

作者:Lisa Firestone Ph.D.

翻译:郑子玲

审核:唐诗

来源:Psychology TodayAre You a Pursuer or a Distancer?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或支持其观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欢迎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


推荐咨询师更多+

孟宪璋 - 伊理雅通总督导师

湘雅医学院博士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督导师
(注册号:D-06-060)、治疗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
广东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常委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委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
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创立人、总督导师
孟宪璋心理诊所创立人

唐迎婵 - 伊理雅通首席咨询师

暨南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秘书长
广东省儿科学及青少年健康管理专委会委员
中欧精神分析联盟基本精神分析概念研讨项目临床讨论教师

  • 拨打电话
    在线预约

  • 专人一对一沟通

  • 选择适合的咨询师

  • 预约咨询时间

  • 面对面咨询
    获得咨询帮助

  • 付咨询费
    约定后续咨询时间

广州伊理雅通健康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0-85611467或18138720115
微信客服:gzylyt2002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潭村路348号马赛国际商务中心1701室

版权所有 © 广州伊理雅通健康咨询有限公司粤ICP备14091630号     

  • 出租网 深圳婦科醫院
  • 技术支持:爱搜客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