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天河

热线:020-85611467 / 18138720115(预约微信同号) 3118835731@qq.com

心理咨询项目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咨询项目 > 键盘侠们又「杀人」了!——上海女生被网暴致死

键盘侠们又「杀人」了!——上海女生被网暴致死

更新时间:2022-04-13
归属栏目:心理咨询项目
浏览次数:9473

朋友昨晚转发了一条微博新闻给我,内容:上海一女生,因为被指责200元打赏太少,而被网暴跳楼致死。


看到这个新闻,我第一个反应是,这是真的吗?太震惊了!朋友发来感慨,网络暴力太可怕,简直是无形的杀人工具。


为了求证这件事的真伪,我翻遍了全网,确实有报道这件事情:大致情况是女生有个听障的父亲,因为疫情封区,听障的父亲年迈不方便做菜,已经困难到每天干吃白米饭。女生想把自己烧好的菜叫快递送过去,但是加价100都无人接单,最后只能寻求前日送菜的叮咚小哥帮忙,没想到叮咚小哥答应了。最终叮咚小哥排除万难,帮助女生完成了这个艰难的送菜任务。女生为了感谢叮咚小哥,发了200元红包以表感谢。但是最终叮咚小哥没有接受,他认为这是做好事。


本是一件正能量的事情,怎么演变成后来报道的悲剧呢?


我在网上寻找这个事件的结果,可是很不幸,今天某官方报道该名女生在网暴后坠楼。

从网友截图网民们的留言,确实能看出一些键盘侠们对这件事的批判和泼脏水,但是是否导致女生坠楼暂时无从考证。


与此同时,我在思考网络暴力的形成和对他人造成的伤害,而这些键盘侠又是出于什么样的心态去敲击下这些文字。人们在面对网络新闻时候,为什么会失去理性的判断和辩证的思维?


在网络世界里,每个人都可以隐姓埋名的,除非你自愿暴露,否则几乎没有人第一时间认得出那个人是你。因此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隐藏于这个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中,扮演其他角色。


在这里,有很多因素造成这样的网暴事件。


我们可以几个心理学概念来解释网络暴力


1、 群体极化


群体极化是指群体成员中原有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


简单地来说,就是群体的讨论会使得群体中多数人的同意的意见得到加强,使原来同意这个意见的人更加相信意见的正确性。即如果原来持有支持意见的人,经过讨论会变得更加支持;而原来吃反对意见的人,经过讨论会更加反对。最终造成这种极端的现象。


互联网世界给予人们言论自由的讨论,网民们发表意见不受控制,并且可以在这个网络空间里相互留言讨论事件,这就天然地给群体极化早就了天然条件。


此外,每个人的认知、观念都是不一样的,对同一事件每个人都持有自己的判断,表述出来的信息千差万别;与此同时,互联网信息广泛且海量,难辨真伪,我们仅仅停留在浏览和接受这样短暂的片面的阅读中,很可能缺乏深度思考。因此无论从信息的发布者,还是接受者,乃至信息本身都存在不可靠性。


因此一旦参与这种非理性的讨论中,我们很容易去认可某种观点,从而极端化去评价事件,导致群体极化发生。


2、 去个性化


去个性化是指个人自身同一性意识下降,自我评价和控制水平降低的现象。个人在去个性化的状态下行为的责任意识会明显丧失,从而做出通常不会做的行为。


心理学家最早是用匿名的方式来做相关的试验,匿名的做法使得群体里的成员感觉不到自己与他人的区别。在群体中,一旦出现这样的去个性化,个人的行为会较少受到自己个性的控制,而倾向于跟随整个群体的状态。而群体规模越大,气氛越强烈,越容易引发人的去个性化。


由此在这种虚无缥缈又广阔无垠的网络世界,造就了去个性化的条件。而心理学家研究同时表明,去个性化状态使人最大限度降低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的意识,降低了个人对于社会评价的关注,因此通常在现实生活中受到评价而产生的内疚、羞愧、恐惧和承诺等行为等控制力量都会被削弱,人们可能表现出通常社会不允许的行为,使侵犯他人的行为增加。


3、 冒险转移


冒险转移是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研究得出来的结论:即人们中肚子进行决策是,愿意冒的风险较小,倾向于较为保守的行为;而如果改有群体共同参与决策,最终决定会比个人决策时冒更大的风险。


在群体极化和去个性化双重作用下,网络之下的网民们受到网络这个群体背景的保护,更可能提出富有冒险的见解,群体背景下个人应承担的责任被分散,人们毫无压力地提出一些过激的言论,而这些言论很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并不会被直接表达出来。


所以,由此可见,我们在网络世界中看到的信息可能会被过多添加了"颜料",已经与事实真相相去甚远。


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看待网络暴力?


我想说,千万别太较真。


正如莎士比亚说的"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无法改变别人的想法,更无法控制别人的做法。但是当我们受到伤害时,我们可以恰当地举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同时,我们也要用积极的态度去改变自己的想法,比如采取积极措施,屏蔽这些有害的评论,忽略这些网络暴力行为。也可以寻求他人帮助,获得家人同伴支持,或者寻求心理咨询帮助自己心理建设。


事实上,无论在网络,还是现实中,我们都应该多留意这样的现象,时刻警惕自己是否卷入某种情绪中,辨析自己所处的环境是否存在暴力,觉察自己的行为和认知,尽量避免主观评价一件事情。

同时,也要避免参与不良群体活动,要知道,环境很容易改变一个人,无关于你是否意志坚定。


(注:本文有对原文进行增删)

作者:静

审核:唐诗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或支持其观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欢迎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

推荐咨询师更多+

孟宪璋 - 伊理雅通总督导师

湘雅医学院博士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督导师
(注册号:D-06-060)、治疗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
广东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常委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委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
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创立人、总督导师
孟宪璋心理诊所创立人

唐迎婵 - 伊理雅通首席咨询师

暨南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秘书长
广东省儿科学及青少年健康管理专委会委员
中欧精神分析联盟基本精神分析概念研讨项目临床讨论教师

  • 拨打电话
    在线预约

  • 专人一对一沟通

  • 选择适合的咨询师

  • 预约咨询时间

  • 面对面咨询
    获得咨询帮助

  • 付咨询费
    约定后续咨询时间

广州伊理雅通健康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0-85611467或18138720115
微信客服:gzylyt2002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潭村路348号马赛国际商务中心1701室

版权所有 © 广州伊理雅通健康咨询有限公司粤ICP备14091630号     

  • 出租网 深圳婦科醫院
  • 技术支持:爱搜客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