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天河

热线:020-85611467 / 18138720115(预约微信同号) 3118835731@qq.com

人际关系问题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咨询项目 > 人际关系问题 > 没有边界感的人,究竟有多可怕?

没有边界感的人,究竟有多可怕?

更新时间:2022-06-06
归属栏目:人际关系问题
浏览次数:9412

这是一个关于边界感的话题。


就是知道什么是我的责任,我可以做的,什么是别人的责任,别人需要做的,在自己心理有把界限,即让自己不受累,别人也不尴尬或难过。


所谓“边界感”,通俗点说就是有分寸,指对界限的判定或重视程度。当一个人欠缺边界感,他/她可能会无意识地常常把自己的事托付给他人,邀请他人跨入自己该有的界限,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强行跨入他人的边界。


俄罗斯作家邦达列夫说过:


“人类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于缺乏边界感”


不知道边界感的人会怎么样?


已经成年的孩子仅仅因为说了一句:我的毛巾呢?放哪里了?


妈妈就焦急地要为他寻找,最终找到了,第二天,妈妈买了十条毛巾回家给孩子备着。


这样的事情经常在家庭中发生,比如还有:


孩子不饿,晚饭没有好好吃。父母焦虑孩子不吃饭,对身体不好,从而产生必须得让ta吃完这顿饭的念头。于是采取强行喂饭,吃不完不得走开,剥夺孩子感兴趣的事情来威胁必须好好完成吃饭这件事。


有种冷,叫你妈/你爸/你奶奶/你外婆/你爷爷/你外公觉得你冷。不理会孩子已经汗流浃背,无视孩子诉说“热”,总是觉得孩子你就是穿不够。


还有让众多家长头痛的作业问题,很多家长并不能太清楚辅导孩子的边界,其结果是,看到孩子不会写的题目,恼火;看到孩子字写得不好,发脾气;看到孩子不能拿到完美分数时候,手足无措,捶胸跺脚......


孩子长大了,步入工作,婚恋,父母依然感觉这都是自己的责任。


帮孩子找工作,担心这个不适合ta,那个工作又太辛苦......


为孩子张罗婚姻,怕ta遇人不淑,怕对方没有前途,怕婚后生活不得美满......连最后生孩子,也要插一手。


没有边界感的人,往往都是出于“为你好”的愿望,这样的充满爱的初心。让被越界者无法拒绝。甚至前者做得太好,后者相当享受这样的高级待遇。


于是,被越界者的边界感也逐渐消失,他们对自己边界性的感受能力也减弱。往往被越界者,长大也无法感知人际关系合适的边界感。


他们一方面享受着对方的好,享受着对方过渡付出而让自己少承担了很多责任,另一方面,当感受到边界感被踏越时的不舒服与反抗,又因为愧疚于对方的付出,而不断的劝慰自己,我的反抗与拒绝是不对的,对不住这些“为我好”的人。


久而久之,这种左右为难的状况,在内心中产生纠结感。随着年龄增长,得到照顾的人的自我不断成长起来,想要独立时,反抗“为我好”的想法越来越强烈,内心的冲突就越来越大。


边界感模糊的双方都是痛苦的,不断越界的那一方,期待对方能感受到自己对ta的好,对ta的爱,他们也期待得到对方的等价反馈,一旦对方不领情,越界方就会斥责:不知好歹,忘恩负义。


而被越界方也相当委屈,你给的,不是我想要的,即便是我想要的,我有能力自己去要,为什么你都帮我做了,我真的是无能,什么都不能自己做,我永远做得没你们好。


很累,对不对,旁人看来双方在拉扯一局两败俱伤的战争。


但是拉扯中的双方全然不觉,他们已经累觉不爱。


这样的格局如何破?


1、平时多有意识的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哪些事情是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哪些事情是别人的事情。


2、当边界模糊不清时,觉察自己的感受,学会适当的拒绝。


3、当别人跨越自己边界时候,即使对方的做法让你得到满足,还不需要承担责任,但是,你需要清楚意识到“出来混,始终要还的”,是自己的责任终归自己要承担,即便现在有人承担了,将来有一天,自己也需要面对。因此自己当勇于承担当下的责任,做得不够好也没关系,我们可以在每一次承担责任中训练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


4、对方忽视你的边界,屡次跨越边界时,你可以提醒他们,尊重你的边界。



作者:树叶猫
审核:唐诗
编辑:翠
【欢迎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或支持其观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推荐咨询师更多+

孟宪璋 - 伊理雅通总督导师

湘雅医学院博士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督导师、治疗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
广东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常委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委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
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创立人、总督导师
孟宪璋心理诊所创立人

唐迎婵 - 伊理雅通首席咨询师

暨南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秘书长
广东省儿科学及青少年健康管理专委会委员
中欧精神分析联盟基本精神分析概念研讨项目临床讨论教师

  • 拨打电话
    在线预约

  • 专人一对一沟通

  • 选择适合的咨询师

  • 预约咨询时间

  • 面对面咨询
    获得咨询帮助

  • 付咨询费
    约定后续咨询时间

广州伊理雅通健康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0-85611467或18138720115
微信客服:gzylyt2002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潭村路348号马赛国际商务中心1701室

版权所有 © 广州伊理雅通健康咨询有限公司粤ICP备14091630号      技术支持:爱搜客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