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天河

热线:020-85611467 / 18138720115(预约微信同号) 3118835731@qq.com

人际关系问题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咨询项目 > 人际关系问题 > 你嫉妒时选择“中毒”还是“打鸡血”?

你嫉妒时选择“中毒”还是“打鸡血”?

更新时间:2018-04-25
归属栏目:人际关系问题
浏览次数:5317


假设.......

你盯着部门老大这位置有段时间了。一直以来你都在为了这个目标努力工作着,每天都在加班,也按照老板给你的建议提升着自己。现在,会议室里,老板站在那准备宣布这个职位新的人选,你胜券在握、自信满满地坐在那——这个位置肯定是你的了。

 

然后,老板郑重地宣布,他将提拔资历比你浅的小布成为部门新的老大。

 

你:……what??

 

是,小布是长了一张明星脸,处事圆滑,还有一张三寸不烂之舌,哄得其他同事和领导舒舒服服的。但他才入职没几年啊,你可是在公司刚成立就已经在的元老级员工啊,你才是值得部门老大位置的人选啊!

 

没能得到这个岗位对你来说可不仅是失望那么简单了。你也对小布也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厌恶和憎恨,因为他就那样得到了你渴望已久却得不到的东西。

 

你开始在同事间散布一些对小布不利的言论,开始幻想如何想办法将小布从新岗位拉下来,这些想法充斥着你的脑子,工作效率急剧下跌,还因此受到大老板的批评……

 

嫉妒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性情绪。

 

当你开始发现别人身上拥有你没有的品质和价值的时候,嫉妒的萌芽就悄然种下,伴随着痛快和不愉快生根发芽。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嫉妒能让我们看清自己在社会的位置,产生动力让我们不断提升,改善自己的情况。从这个角度来说,不仅是人类,某些动物身上也会出现嫉妒情绪的原始形式,嫉妒能驱动他们为啄序(任何团体中的长幼强弱次序)而不断努力寻找食物和配偶。

 

但嫉妒也拥有它黑暗的一面。它可能会让我们的注意力一直纠缠在自己得不到的东西、讨厌那些拥有我们所没有东西的人,而没办法专注于努力去争取我们想要的东西。嫉妒的体验会带来双重伤害,让我们不仅感觉自己特别差劲,也会让我们对他人产生敌对和负面的情绪,即使他们并没做错什么。

 

在过去,许多宗教、哲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嫉妒是一种邪恶的情绪,是应该尽力去摆脱的。但近年来,很多心理学家驳斥这一观点,他们认为嫉妒也有积极的一面,特别是在利用嫉妒作为提升自己动力这一方面,它的积极作用尤为显著,心理学家称之为良性嫉妒,与恶性嫉妒——驱动人们去伤害他人的嫉妒——相对应。

 

当小布得到你梦寐以求的职位时,会感到嫉妒是非常自然的反应。但要如何面对和处理嫉妒,则有不同的选择。你可以散播谣言、给他小鞋穿,或是其他中伤的行为,这种我们叫恶性嫉妒。

 

或者你可以留心观察小布成功的原因,向他学习,并学着改善和提升自己。也许你会从他身上学习到乐观、友善的处事和待人态度,而不知一直都死板着脸;或许你会从小布身上学习到如何根据不同的工作来分配精力,而不是什么事情都用尽全力,埋头苦干。这种就是良性嫉妒。

 


情绪指的是特定情境下产生的感受和体验,它通常有两个功能:

 

l  首先,它能迅速为我们提供有关当下情境的信息,尤其是在可能存在威胁或危险的情境,情绪能让我们迅速产生应激反应;例如突然奇怪的声音、突如其来的动作可能意味着危险,这会使我们产生害怕的情绪;又比如美味的食物使我们愉悦、魅力十足的伴侣让我们沉醉等等……

 

l  第二,情绪能引导我们做出相应的行为。当我们感觉恐惧的时候,我们会采取行动来保护自己。当我们感觉快乐,我们更愿意去寻找新的机会、扩大我们的交际圈。当我们难过悲伤,我们会产生退缩和回避的行为等等……

 

如果“良性”和“恶性”嫉妒是两种不同的情感,那么它们就应该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例如,恐惧和愤怒都是对威胁的情感反应,但恐惧让人逃避危险,而愤怒会让人产生攻击行为。两种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恐惧和愤怒也是两种不同的情绪体验。

 

不过,对于“良性”和“恶性”嫉妒则不是如此,它们虽然也会使人做出不同的行为,但它们最开始都起于同样的痛苦体验——发现他人身上拥有你所没有的东西。

 

当我们说情感会驱动我们做出相应的行为,听起来就像在暗示我们是无辜的强烈情绪的受害者。这对某些动物来说的确是这样的,但我们人类超越其他物种的地方正因为我们拥有觉察和反思自己情绪的能力。我们可能因恐惧而变得怯懦,也同样能将恐惧转化为勇气,去直面挑战。

 

对于嫉妒,亦是如此。嫉妒这种情感可以提醒我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但要如何处理这种情绪,是可以选择的。

 

我们可以任由嫉妒腐蚀我们的自我价值感和幸福感,破坏人际关系,也可以将嫉妒转化成力量,不断提升自己。那么,你会怎么选择呢?

 

 

参考文献:

【1】 Cohen-Charash, Y. & Larson, E. C. (2017). An emotion divided: Studying envy is better than studying “benign” and “malicious” envy.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6, 174-183.

 


作者:David Ludden Ph.D.
翻译:郑子玲

审核:唐诗
来源:Psychology Today《Can Envy Ever Be a Positive Emotion?》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或支持其观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欢迎扫下面二维码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




更多相关文章:


《嫉妒与嫉羡 | 你跪舔的女神是别人的舔狗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和“嫉妒”做朋友,不要忘了它》

《成长问诊 | 二孩时代,老大嫉妒没有错,关键在于父母怎么做》


【欢迎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


推荐咨询师更多+

孟宪璋 - 伊理雅通总督导师

湘雅医学院博士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督导师
(注册号:D-06-060)、治疗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
广东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常委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委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
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创立人、总督导师
孟宪璋心理诊所创立人

唐迎婵 - 伊理雅通首席咨询师

暨南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秘书长
广东省儿科学及青少年健康管理专委会委员
中欧精神分析联盟基本精神分析概念研讨项目临床讨论教师

  • 拨打电话
    在线预约

  • 专人一对一沟通

  • 选择适合的咨询师

  • 预约咨询时间

  • 面对面咨询
    获得咨询帮助

  • 付咨询费
    约定后续咨询时间

广州伊理雅通健康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0-85611467或18138720115
微信客服:gzylyt2002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潭村路348号马赛国际商务中心1701室

版权所有 © 广州伊理雅通健康咨询有限公司粤ICP备14091630号     

  • 出租网 深圳婦科醫院
  • 技术支持:爱搜客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