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天河

热线:020-85611467 / 18138720115(预约微信同号) 3118835731@qq.com

抑郁问题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咨询项目 > 抑郁问题 > 面对抑郁、面对自杀,我们可以这样做

面对抑郁、面对自杀,我们可以这样做

更新时间:2023-02-03
归属栏目:抑郁问题
浏览次数:9378

最近胡鑫宇事件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悲痛之余,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思考。即便目前警察已经认定他是自缢身亡,依旧有许多人不愿意相信他是自己结束的生命。


然而,此事引发的不止有猜想和悲痛,还有恐惧。对于一名学生来说,一位同学的死亡会让TA会感到很难过,特别是自杀身亡,更加让TA想要知道原因,去回忆一些线索,找到蛛丝马迹。对于他的家人来说,他们更是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孩子就这么没了,还是因为他们不了解,甚至没有发现过的“心理问题”。对于其他的家长来说,他们有的会恐惧自己的孩子会不会有这样的问题,而有的会胡乱猜测这个孩子的“病因”,给孩子的家人带来很大的伤害。


很多年前,我的一位同学因抑郁症轻生了。当时我对抑郁症还不是那么了解,只知道他有抑郁症和被害幻想。在他确诊的第三年,他可以毫无顾忌的和我讨论抑郁症和死亡,我以为他在慢慢恢复,可在某次我和他吃完饭的第三天,他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说实话,当时的我有过莫名的愧疚,如果当时我多关注他一点,如果当年我具备现在的心理学知识,结果会不会不一样?但其实,很多结果是我们无法控制的。而且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我们总是在事情发生以后,才去思考如何解决。


我回忆了一下,其实当年有很多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一、 我们对心理疾病是否有偏见而不自知?


一开始他确诊的时候,是没有告诉任何人的,只是默默休学,在父母的陪伴下接受治疗,吃药。后来恢复上学,他告诉了我们几个亲密的朋友,当时大家都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不知道如何去安慰一个抑郁症患者,甚至于有的人因为不了解,对“抑郁症”这个词十分的排斥,这些对他来说,都是伤害。不知道算不算不幸中的万幸,当年的他有父母陪着他接受治疗,但还有太多的孩子,战战兢兢的告诉父母自己有心理疾病后,遭到了嫌弃甚至谩骂。这对于他们来说,无疑加重了病情。


二、 我们的建议是否错误而不自知?


躯体化(生理反应)特别大的精神疾病患者,一般最快的方式就是接受药物治疗。精神类药物需要患者花时间去适应,即便在患者可以停止药物治疗之后,也需要通过一些时间慢慢减药,才能停药,否则会有停药反应(甚至突然发病)。因此,接受药物治疗的人是不能突然停药的。而我曾得知,不止一个人对他说过“如果你觉得好一点了就不要吃药了”“这个药让你嗜睡的话,或许可以停一下”。或许这些人真的没有恶意,但是,无知造成的结果可能更严重。因此,如果你不是专业人士,请不要给精神疾病患者任何医学建议。


三、 我们知道怎么安慰自杀者的对家人朋友吗?


当时我们虽然已经上大学,但是由于这方面知识的欠缺,我们也不知道如何安慰失去他的家人朋友和自己。我记得我们最亲密的几个朋友里,有的紧张害怕得发抖,有的生气他为什么要自杀,我则面无表情,呆呆地想看他最后一面。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的母亲,在失去了唯一的孩子后,见到我们第一面提的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对我们说:“你们要记住,一切都不重要,快乐的活着最重要!”那一刻,这个最应该伤心的人,在安慰着我们。是的,无论什么时候,活着的人的感受其实才是最应该被关注的。


四、我们知道怎么正确的讨论自杀和死亡吗?


多年后,有次我自己因过度焦虑去向心理咨询师求助时,我做了极大的心理建设才和咨询师坦白有伤害自己的倾向。我特别担心,如果我说出来,他怎么看我?而我的咨询师十分明确的告诉我:“你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和我讨论伤害和死亡。”那一刻我突然想起我的同学,是否当年他也面对这样的困难?后来我和我的咨询师探讨我几次面对的死亡,他告诉我:“生老病死其实是常态,无论年纪多大的人,在面对死亡时都是不容易的,正因为如此,哪怕是一个4、5岁的小孩在思考死亡,也是正常的。”


其实青少年抑郁自杀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关注,但是很多人还是等到有严重的结果后,才去了解问题。甚至于有的人不屑于了解它,只是根据自己的胡乱猜测就任意讨论。这些对于患者和他的家人来说,都是伤害。我们应该真正了解事情的本质,尽量防止严重的后果,如果已经发生,请尊重他,并且为活着的人慎言。


作者:郑提莫

编辑:翠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或支持其观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欢迎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

推荐咨询师更多+

孟宪璋 - 伊理雅通总督导师

湘雅医学院博士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督导师
(注册号:D-06-060)、治疗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
广东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常委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委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
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创立人、总督导师
孟宪璋心理诊所创立人

唐迎婵 - 伊理雅通首席咨询师

暨南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秘书长
广东省儿科学及青少年健康管理专委会委员
中欧精神分析联盟基本精神分析概念研讨项目临床讨论教师

  • 拨打电话
    在线预约

  • 专人一对一沟通

  • 选择适合的咨询师

  • 预约咨询时间

  • 面对面咨询
    获得咨询帮助

  • 付咨询费
    约定后续咨询时间

广州伊理雅通健康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0-85611467或18138720115
微信客服:gzylyt2002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潭村路348号马赛国际商务中心1701室

版权所有 © 广州伊理雅通健康咨询有限公司粤ICP备14091630号     

  • 出租网 深圳婦科醫院
  • 技术支持:爱搜客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