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020-85611467 / 18138720115(预约微信同号) 3118835731@qq.com
育儿圈里经常流传一句话:“不要做他们的朋友,要做他们的父母。”
这种育儿说法只强调了父母和小孩间的界限,也指出了朋友关系不能与养育子女并存。有很多家长都觉得:“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应该是成年人,是小孩长辈,而不是小孩同龄人。”
但是,作为成年人和长辈的父母,是不是意味着要放弃与孩子建立友谊关系呢?
父母的角色变化是从控制和保护孩子的婴儿期发展到指导孩子青春期独立。最终,我们的孩子长大成人,如果幸运的话,我们将与孩子建立终生的友谊。但是,如果我们在童年时期只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制定规则的家长,我们将很难与孩子建立友谊关系。所以“只做孩子的父母”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那什么是和孩子建立友谊关系呢?作为父母,又应该怎样与孩子建立友谊关系呢?
美国词典编辑家Merriam-Webster对朋友的定义是:因感情或尊敬而依附于他人的人、受人喜爱的伙伴。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应该怎样做才能既是孩子的长辈又是孩子的朋友呢?
如果想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强调友谊的两个基本要素:美好时光(玩耍)和愉快交谈(倾听)。
游戏是建立亲子友谊的一部分
游戏是与孩子建立友谊关系的关键因素。
对于婴儿和年幼的孩子,大部分父母会凭直觉与他们一起玩耍,例如躲猫猫和变魔法等等。一般来说,孩子会先开始游戏,然后父母再加入其中来逗孩子开心。这相当于是孩子把我们拉进游戏中,这种互动不但孩子会开心,作为父母的我们也会因为这些互动而高兴。
但是,当我们的孩子学会说 "不 "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感觉到不愉快。所以,一直到孩子的青春期,我们都把教育的重点放在让孩子听话上。也是因为这样,我们往往会选择性听从:我们要做孩子的父母,而不是朋友。
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学会满足成人的要求(例如做错事需要道歉、在马路上不能到处跑等等),但当我们的养育重点过于强调 "命令和控制"孩子时,我们会很容易忘记曾经的"快乐"——也就是陪孩子互动游戏时的愉快感。
所以说,如果我们能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孩子们一起玩耍和游戏——在这期间没有大人的命令和控制——我们和孩子们都能找到曾经的快乐。
并且这些友好的互动不仅提升了我们与孩子间的关系,而且还能帮助孩子学习自我调节和沟通技巧。
与孩子们一起进行的游戏有很多种,从茶话会到躲猫猫、从乐高积木到操场追逐都可以是和孩子们的游戏。但关键是要顺着孩子的思路。随着孩子长大,他们会对其他新鲜事物产生浓厚兴趣,所以游戏可能还包括让孩子教你玩他们最喜欢的电子游戏或媒体平台(例如,您可以让孩子分享他们喜欢看的短视频或者喜欢玩的手机游戏)。
当然,您不用一定要喜欢/了解他们这些年轻人的游戏或活动,而且孩子也不会希望您成为他们在这些空间/活动里的朋友。但是对他们的兴趣保持好奇和善意,是成为孩子的朋友和父母的一种方式。虽然你会是一个永远无法完全理解他们的游戏和活动的朋友,但你会是一个在孩子心里的好朋友。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您会发现孩子们不总是希望您和他们一起玩耍。但是,如果您养成与孩子友好玩耍的习惯,你们之间就会始终保持一定的空间,这将大大提升你们间的亲子关系。
对话可以增进亲子的友谊关系
除了游戏之外,友谊的另一个基础组成部分是交谈。与孩子的交谈从婴儿期到青春期是有所不同的,但是必不可少的。
在婴儿时期,我们倾听孩子的咿呀学语,并欣然回应,这是婴儿期与孩子交谈的最常见方式。我们在来来回回的交谈中帮助建立孩子的语言系统和情感纽带。
当然,随着孩子长大到青春期,我们与他们的交谈可能并不总是愉快的,但它仍是成为发展亲子友谊纽带的有力工具。
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和青少年,当他们不想说话时,你们的谈话应从尊重他们开始。
沉默就是一种常见育儿手段。我们可以竖起耳朵,倾听孩子们的唠叨,用心倾听,用心感受。如果孩子没有提出希望我们提供意见,我们最好不要提供建议。我们可以保持好奇心和共情,深入倾听他们的故事和烦恼。这种沟通方式可以建立和孩子的情感纽带,也可以和孩子保持沟通,产生信任。
在与孩子的沟通中保持友好的态度、不做评判,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充满信任的世界。
我们不应该把每一次谈话都当作教导、说教或引导孩子的机会。由孩子主导的谈话也是一种友好的沟通方式,它能让父母和孩子都受益匪浅。
与孩子对话和我们成人与成人之间的互动不同,我们不会分享不适合孩子发展的内容(例如我们很少会向孩子倾诉一些“大人的烦恼”)。当然,孩子们也不会希望我们成为他们的同龄伙伴,他们有自己的同龄伙伴和同龄友谊。但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保留我们与孩子间的友谊关系并不是一件坏事,这能提升我们与孩子间的亲子关系。
根据我作为孩子、父母和儿童心理医生的经验,我坚信我们可以把孩子当作朋友,给予他们关爱和尊重。我们可以不只是命令和控制孩子,我们可以成为他们的朋友。
原作者:Candida Fink M.D.
翻译:婷
编辑:翠
审核:唐诗
来源:Psychology Today《Can Parents and Children Be Friends?》
湘雅医学院博士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督导师
(注册号:D-06-060)、治疗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
广东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常委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委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
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创立人、总督导师
孟宪璋心理诊所创立人
暨南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秘书长
广东省儿科学及青少年健康管理专委会委员
中欧精神分析联盟基本精神分析概念研讨项目临床讨论教师
2024-11-22
2024-11-20
2024-11-15
2024-11-10
2024-11-07
2024-11-04
2024-11-04
2024-10-30
拨打电话
在线预约
专人一对一沟通
选择适合的咨询师
预约咨询时间
面对面咨询
获得咨询帮助
付咨询费
约定后续咨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