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线:020-85611467 / 18138720115(预约微信同号)
3118835731@qq.com
当韩国男团Super Junior在舞台上整齐划一地跳着《Sorry,Sorry》,纪念他们出道20周年的时候,坐在屏幕前的我百感交集:这些平均年龄四十岁的老Baby们,状态仍在,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展示自己、征服观众。粉丝们振臂高呼:“四十岁正是闯的年纪!”
四十岁,远非青春的终点,而是另一段精彩人生的起点。
心理学家荣格曾说:
每个人都有两次生命,第一次是活给别人看的,第二次是活给自己的,第二次生命常常从四十岁开始。
这位心理学大咖提出这一观点时,正值他个人职业生涯的重大转折点。1913年,三十八岁的荣格与自己的老师弗洛伊德决裂,随后陷入长达数年的精神危机。在这段看似黑暗的时期,荣格完成了对集体无意识理论的奠基性思考。他观察到,人的前半生往往致力于适应外部世界,建立社会身份;而四十岁左右,人们开始转向内在探索,寻求更深层的生命意义——这一转变,恰如炼金术中的铅块经过烈火淬炼化为黄金的过程。
现代神经科学研究为这一观点提供了佐证。
大脑前额叶皮质——这个负责高级认知功能如决策制定、冲动控制和长远规划的关键区域,其发育过程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漫长,意味着当一个人步入中年时,他的大脑可能才真正具备了处理复杂人生课题的生理基础。
这就不难解释,为何许多人在四十岁前后会表现出更加沉稳的决策能力和更为清晰的人生方向。
中年图景在当下无疑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多元性。
中年重启是对生命可能性的重新丈量。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七十岁时仍坚持“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歌德八十高龄完成《浮士德》第二部;摩西奶奶七十六岁拿起画笔,八十岁举办个展,“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这些例证告诉我们:创造力与年龄未必成反比。当年轻人消耗精力在身份认同的迷茫中时,中年人却拥有双重优势——既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厚度,又保持着突破舒适区的勇气。
站在四十岁的门槛回望,曾以为“叛逆期”早已结束,但又突然发现,真正的反叛或许才刚刚开始。闯荡,不再是为了证明什么,不是对青春期的死缠烂打,而是历经沉淀后的主动选择,就像Super Junior的演出是某种怀旧,更是对年龄偏见的正面挑战。这让我想到了秋季:不是衰败的前奏,而是丰收的华章。
( END )。
(注:本文有对原文进行增删)
作者:Saya
编辑:芋头、乔
审核:唐诗
收费标准:1800/60分钟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博士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督导师(注册号:D-06-060)、治疗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
广东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第一届、第二届主任委员
曾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常委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委会委员
曾任广东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
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创立人、总督导师
孟宪璋心理诊所创立人
收费标准:800元/50分钟
暨南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
广东省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秘书长
广东省儿科学及青少年健康管理专委会委员
2025-08-07
2025-08-07
2025-08-03
2025-07-29
2025-07-27
2025-07-16
2025-07-14
2025-07-12
拨打电话
在线预约
专人一对一沟通
选择适合的咨询师
预约咨询时间
面对面咨询
获得咨询帮助
付咨询费
约定后续咨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