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线:020-85611467 / 18138720115(预约微信同号)
3118835731@qq.com
朋友圈刷屏MBTI梗图,娱乐热议明星MBTI大总结,公司求职被要求先做MBTI测试题……
前两年,MBTI在网络爆火,本以为只是一场短暂的流行,但没想到,这场流行经久不衰,甚至愈演愈烈。目前,全球每年约有200万人参与测试,国内社交话题阅读量破亿,更是成为了年轻群体中已经避不开、逃不过的社交话题。
这场全民“对号入座”的狂欢,背后藏着怎样的心理学逻辑?又存在哪些隐忧?
为何我们沉迷这16个字母?
MBTI的爆火实际上精准命中了人们的心理需求:
四个字母秒懂你
人类的大脑天生就偏爱简化分类。面对复杂多变的人性和人际关系,16型人格将复杂人性压缩为4个字母,比学术性的大五人格更易传播和理解。比如一句“我是INTP”瞬间传递“理性、爱思考、有点宅”等信息,成为年轻人群体中高效的社交名片。
找到同类的快乐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归属感和认同感是人的核心需求。MBTI的流行创造了一个个虚拟社群,并且给不同人格类型赋予了浪漫化描述,比如“小蝴蝶INFP”“快乐修狗ENFP”等。当我们发现“世界上有这么多人和我一样”时,会产生强烈的群体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
只夸夸不批评
MBTI测试设计具有非评判性和积极偏向。测试结果几乎只强调每种类型的优势和魅力(如“创造力”、“领导者”、“充满热情”)。这与许多临床心理量表可能揭示问题、引发防御心理不同。这种正向反馈,让人感觉被欣赏和肯定,极大激发了分享和传播欲。谁不愿意展示自己“战略家”、“竞选者”的光环呢?
光环之下的科学性质疑
尽管MBTI在圈外爆火,但一落到心理学界,讨论声音就小了起来。甚至会受到很多人的抨击:不科学、不专业、不靠谱。
结果不稳定
最核心的质疑在于其每次测试结果都可能不一样!你今天心情好测出来一个样,明天烦了测可能就变了,心情、环境、题目理解这些都会干扰你,所以它很难作为稳定的人格指标。而且,它的题目都是二选一的选择题(比如“你是外向还是内向?”),但现实哪有那么绝对?比如很多人其实“有时爱热闹,有时想静静”,根本没法简单归到一边。最后,所有自我测试大家都容易“自我美化” —— 不自觉地选那个“希望成为的样子”,而不是真实的自己。
商业操纵与伦理风险
MBTI的版权由特定公司所有,形成了庞大的测试、认证、解读、周边产业链。免费测试引流后,动辄数百上千元的“深度解读报告”并不鲜见。更值得警惕的是,一些企业将其简单粗暴地用于招聘筛选、岗位安排甚至裁员决策,这不仅缺乏科学依据,更违背了心理学测评的伦理准则,可能造成歧视和不公。
聪明使用MBTI
MBTI满足了我们对自我理解的渴望,我们可以重点参考能给生活带来帮助的部分,比如没有察觉到的自身优势。作为社交谈资,MBTI用来打开话题与理解他人也是不错的工具。
但请记住,没必要把它作为“标准答案”。真正的自我认知,需要超越简单的测试结果,持续地内省、勇敢地实践,拥抱自身与他人的复杂性。不妨把MBTI测试当作自我探索的起点,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星星。
作者:芋头
编辑:Saya、钟
审核:唐诗
收费标准:1800/60分钟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博士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督导师(注册号:D-06-060)、治疗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
广东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第一届、第二届主任委员
曾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常委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委会委员
曾任广东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
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创立人、总督导师
孟宪璋心理诊所创立人
收费标准:800元/50分钟
暨南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
广东省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秘书长
广东省儿科学及青少年健康管理专委会委员
2025-08-29
2025-08-24
2025-08-24
2025-08-14
2025-08-07
2025-08-07
2025-08-03
2025-07-29
拨打电话
在线预约
专人一对一沟通
选择适合的咨询师
预约咨询时间
面对面咨询
获得咨询帮助
付咨询费
约定后续咨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