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线:020-85611467 / 18138720115(预约微信同号)
3118835731@qq.com
最近,“小伙林某骗取两位富婆近两千万”的新闻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令人不解的是,其中一位受害人甚至愿意出具谅解书,理由竟是“觉得他母亲可怜”。
不少人疑惑:到底是什么样的手段,能让两位看起来阅历丰富的女性陷入如此深的情感操控?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并非简单的“骗术”,而是一场精准针对情感弱点的心理操控。
两位女士均处于情感脆弱期:一位刚结束离婚官司,另一位经历了伴侣出轨和事业挫折。外在的光鲜掩盖不了内在的孤独——而这种“情感空洞”,恰恰成为骗子入侵的最佳窗口。
心理研究表明,人在情感脆弱时,容易对给予关注和温暖的人产生依赖。林某通过高频的问候、共情式的交流,快速构建起“灵魂伴侣”的假象,使受害者陷入情感依赖。
除了基础的“嘘寒问暖”,林某更擅长“投其所好”,根据不同对象的偏好打造专属的浪漫体验。通过精心设立的“深情人设”,他让每位女性都感觉“自己被真正理解”,从而逐步卸下心防。
这种被“特殊对待”的错觉,极易让人产生情感成瘾,甚至愿意为维持关系付出巨额代价。
当受害者多次转账后,便陷入“沉没成本”的心理困境。A女士事后坦言:“总觉得如果不继续,之前的钱就白花了。”
人们往往会为了证明先前投入的合理性,继续追加投资,即使明知已走向错误的方向。
林某经常使用的话术是:“如果连你都不帮我,我还能相信谁?”这类话语隐含情感控制,激发受害者的内疚感和拯救欲,让“自愿”逐渐变为“应当”,理性思考彻底让位。
报警意味着承认自己“被骗”,而“被骗”往往被等同于“愚蠢”。为了维护自我价值感,受害者可能选择掩盖事实,甚至不断为对方找借口,陷入自我欺骗。
签署谅解书的行为,可能源于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即对加害者产生情感依赖。
另一种可能是“认知失调”:当“爱人竟是骗子”这一事实过于痛苦时,受害者更愿相信“他有苦衷”、“他本质不坏”,通过扭曲事实来减轻心理冲突。
一段良好的关系,应建立在尊重、平等与真实的基础上,而不是一方不断索取,另一方不断证明。真正的爱不会让你频繁怀疑自己,也不会以牺牲为代价。它应该让你感到自由、安心,而不是疲惫和委屈。
作者:阿May
编辑:Saya、乔
审核:唐诗
收费标准:1800/60分钟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博士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督导师(注册号:D-06-060)、治疗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
广东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第一届、第二届主任委员
曾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常委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委会委员
曾任广东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
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创立人、总督导师
孟宪璋心理诊所创立人
收费标准:800元/50分钟
暨南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
广东省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委会秘书长
广东省儿科学及青少年健康管理专委会委员
2025-09-03
2025-08-31
2025-08-29
2025-08-24
2025-08-24
2025-08-14
2025-08-07
2025-08-07
拨打电话
在线预约
专人一对一沟通
选择适合的咨询师
预约咨询时间
面对面咨询
获得咨询帮助
付咨询费
约定后续咨询时间